6月27日-29日,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山东济南市举办。此次展能节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950名残疾人能工巧匠展开角逐,规模创下历届新高。
记者发现,不断挖掘广大残友的就业潜能,帮助他们自强自立、更好融入社会,成为此次大赛的“核心价值”。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宁表示,大赛充分考虑了广大残疾人的身体机能、特殊潜能和比较优势,在检验残疾人技能学习成果的同时,着力聚焦残疾人延伸就业领域、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层级和提高就业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传统的美术、手工类项目,还是新潮的3D打印、电商主播,各个比赛现场不乏农村残疾人选手的身影,尤其是脱贫地区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成果得以充分展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大赛的“题中之义”。
让农村残疾人更多被看到
从“没有文艺演出”和“极简发言”的开幕式,到智能化人脸识别、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置”,当首个比赛日序幕拉开,“智慧、绿色、人文、节俭”的办赛理念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7日上午十点,绝大多数项目正式开始,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被“分割”成数十个小的比赛场馆,每个项目的选手角力比拼,赛场内外一片“紧张”。下午两点半,今年48岁的尹德飞第一个完成竹编项目比赛,“今天比赛要用竹子编一个‘围棋罐’,我用了4个多小时,很有挑战性,一方面要保证罐子外形均匀、结构紧密,一方面所有工具都是现场提供的,不能用自带的工具。”
来自云南宣威市西泽乡睦乐村的尹德飞,10多年前因一次事故导致肢体二级残疾。“钻研竹编技艺十几年、现在有自己的竹艺工作室了。”尹德飞告诉记者,“这次赛事给残疾人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今后就业拓宽了渠道。”
在剪纸项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一个个埋头创作、“纸”上生花的场景。只见现场作品里既有“荷塘月色、蝉噪林静”,又有“麦浪滚滚、风吹柳花”,选手们的剪纸技巧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广西展区,来自广西横州市横州镇曹村的李小来正将清香扑鼻的茉莉花粉末装进刺绣袋子里,引来不少群众驻足、选购。因为肢体二级残疾、行走不便,2022年李小来在横州市残联帮扶下,开始在当地的芊茗阁茶业有限公司基地内从事采花、制作香包等工作,该基地也被横州市残联认定为“茉莉手工阳光助残基地”。
“现在每天在基地采花5-6个小时,可采20斤左右茉莉花,还有2小时用来手工制作茉莉花香包,每天不仅有150元-200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李小来说。
广西残联合教育就业部主任宁宇告诉记者:“‘阳光助残基地’项目在广西已实施11年,为助力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四五”以来广西共投入1.3亿元,在111个县(市、区)建立“阳光助残基地”406个,帮扶残疾人5.28万。
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造更多可能
此次大赛共设置信息通信技术类、美术专业类、手工业类、工业及先进制造业类、服务类等5类28个项目;其中,网络信息安全、服装配饰设计、无人机操控等9个项目为首次亮相。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解宏德表示:“做事心无旁骛、沉稳务实是广大残友的独特优势,新增项目经充分调研、论证后,其代表的行业、岗位很契合残疾人就业发展方向和工作特点,能有效激发其潜能,帮助他们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开赛后没多久我的设备就出现故障了。”从3D打印考场出来,来自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20岁小伙庞天宇仍心有余悸。“我反复告诉自己别慌张。”庞天宇说,他向裁判组申请了技术支持,15分钟后设备调试成功,历经设计、建模等环节,6小时后,终于按时提交了作品。
“3D打印在医疗、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目前已有不少残疾人投身其中。”3D打印项目裁判长许孔联表示,这项技术会为残疾人提供很多新的就业选择,“这次大赛考的就是综合能力,包括识图、建模、装配等,难度不小。”
直播销售的比赛现场最为热闹。各位选手从才艺展示到选品推介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一些选手还穿起了民族服饰表演歌舞。
“除了直播状态、控场能力和带货效果,还要比拼账号搭建运营、数据分析以及选品等方面的技能。”山东济宁金乡县胡集镇肢残二级参赛选手戴方方告诉记者,她曾因一场车祸导致左大腿高位截肢,最近两年在金乡县残联的帮助下成为一名职业带货主播。“一台手机、足不出户,这个行业对残疾人非常友好。”戴方方笑着说。
“直播销售、整理收纳等项目尤其适合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目前正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向。”王宁介绍,“为了准备比赛,各地残友都会进行赛前培训,这也推动大家提高技能、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