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县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却毅然选择了扶贫岗位,一干就是13年,如今成了最年长的正科级干部。13年来,他帮助阜城县152个贫困村发展起设施瓜菜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让10.5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他就是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当地老百姓深情地称他“李扶贫”。
破除万难,他让田间遍布富民大棚
隆冬时节,阜城县许家铺村村民康秋生的育苗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破土而出的西瓜幼苗青翠欲滴,几位农家妇女正坐在板凳上摘种壳。
李双星掀开门帘,走进大棚。“‘李扶贫’来了,俺们正念叨你呢。快来说说,种完西瓜,怎么种大豆?”几位农家妇女笑着招呼说。
“种好了大棚西瓜,咱还得考虑提高效益。收完西瓜之后,种上一茬大豆。我从甘肃引进的品种,平均亩产350公斤,还能养地……”李双星蹲下身,一边熟练地摘种壳,一边深入浅出地讲起来。
遍布田间地头的瓜菜大棚,如今已成为阜城县一道特殊的风景,更让10.5万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为建起这些瓜菜大棚,李双星走遍了全县的贫困村,并多次到山东寿光等地取经,不歇节假日,不休周六日,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李双星立志在全县推广设施蔬菜,是缘于上任时遇到的一个挫折。
2002年4月,李双星就任阜城县扶贫办主任。他实施的第一个扶贫项目,就是发展“扶贫周转羊”“扶贫周转猪”。县里用一百多万元扶贫资金买了羊羔、猪崽,并分配到当时全县的40个贫困村。
几天后,李双星到倪庄村查看养殖情况。他问老乡:“羊呢?”老乡说:“死了。”李双星不甘心:“死在哪了?我去瞅瞅。”老乡回答说:“埋了。”李双星又接着问:“埋在哪了?”到这时,老乡回答不上来了。
原来,很多老乡把每只价值500多元的羊羔,以一二百元的价格卖掉了。李双星再一了解,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这么扶贫,10年也见不了成效!”
经过一番调查,李双星发现全县种植小麦、玉米的农业产业结构太单一,农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收入一直在贫困线以下。他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和种植西瓜的传统,决定把设施瓜菜种植作为全县的主导扶贫产业,并选择漫河乡前八丈村和倪庄村作为种植大棚西瓜的试点。
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很多村民打起了退堂鼓——一亩大棚需要4000元的成本,政府补贴400元,资金主要靠贷款,投出去的钱能赚回来么?
“卖不出去我个人全包!保证大伙收入比种棒子翻一倍!”李双星当场表示。在多次动员下,18户村民参加了第一批480亩大棚建设。
第一次搞大棚西瓜试点,李双星的压力比种植户还大。他天天往大棚里跑,还专门从山东寿光请来大棚能手长期驻村指导,生怕有半点闪失。
但怕什么来什么。2003年4月的一个晚上,一场暴风雨突袭了漫河乡。西瓜大棚里一片狼藉,柱子东倒西歪,棚膜被刮得七零八落。前八丈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哭腔给李双星打电话:“李主任,这下村民全赔本了,可咋办啊?”
那一刻,应该是李双星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当时,他刚赶到山东济南,打算陪护癌症复发的妻子何丽霞做化疗。
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妻子,一边是奄奄一息的致富星火,该如何选择?
犹豫再三,李双星还是回到了阜城。他一边带领大家把倒塌的水泥柱扶起来,一边联系农资公司送棚膜、联系山东企业送茄子苗和西红柿苗,在大棚里干了两天两夜。他没和任何人提起妻子的病情,还努力地安慰受损村民。
苍天不负苦心人。由于抢救及时,两个试点村的大棚西瓜当年都获得了丰收,每亩收入达4000元,补种了新苗的村民还获得了额外收益。但李双星却落下了“晚上起风就睡不着”的毛病。
前八丈村和倪庄村打响了阜城大棚瓜菜种植的第一枪。随后,李双星把三里铺村、许家铺村、后八丈村等贫困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后来,非贫困村也加入了建棚队伍。截至2015年底,全县有152个贫困村发展起设施瓜菜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漫河西瓜”还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精准扶贫,他让老乡林果间作尝甜头
这段时间,一次次领着外地考察团在村里参观,阜城县蒋坊乡李城寺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东腰杆挺得特别直。
去年,在李双星的指导下,该村试点黄桃大豆间作。黄桃两三年结果,大豆当年获得丰收。李城寺头村村民种植的180亩非转基因大豆平均亩产350公斤,当种子的大豆卖到30元/公斤,商品大豆卖到6元/公斤。多年的贫困村一下成了致富标杆。
为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给贫困户系上双保险,李双星引入该县的龙头企业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实施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试点项目。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可得不少于入股资金10%的分红。益彰公司还与贫困户签订合约,保底收购他们种植的大豆。
版权所有: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318-2681807 技术支持:衡水创新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11016521号-12
地址: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南大街262号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