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抓住全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的机遇,探索把农民生活的新型社区与其生产工作的产业园区、生态园区进行“三区”统筹同建,推动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民就近就业。
“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能在家门口上班。”9月5日,在枣强县八里庄新型社区,村民彭宝路指着属于自己的134平方米的房子兴奋地说。
彭宝路原来在县城打工,当看到贵和农业开发公司流转了本村和周围的6000多亩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并在八里庄建设新型社区时,他选择了在农业开发公司上班,收入比原来还高。
八里庄新型社区是衡水市“三区同建”的一个缩影。衡水是农业大市,有行政村4900多个,村庄占地达142万亩。与此同时空心村现象突出。如何焕发这些土地的活力,一直是该市农村改革发展中思考的大事。
农民变社区居民,增收是前提,产业是基础。在“三区同建”过程中,衡水市注重促进产村融合,依托村庄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建产业园区,以园区为依托建设新型社区,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该市出台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方案》,对农村新型社区布点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将全部村庄整合为1168个新型农村居住社区,规划建设880多个产业园区。园区、社区建在什么地方,社区容量多大、产业能不能承载都严格考量,力求保持农村新型社区规模适度和产居融合。
新型社区建设,资金是关键。衡水市创新思路,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把旧村拆迁腾出的建设用地置换到城市规划区,复耕一亩净地由县市区给予15万元到20万元补贴。他们发挥财政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美丽乡村投融资平台,目前已争取农发行“三区同建”贷款50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整合了3.37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资金,向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集中投放,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三区同建”和旧村拆迁。该市还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商业开发、村企共建、BT模式等,引进社会力量进社区,建设燃气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有线光缆、卫生室、超市、中心广场等,使农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农村新型社区161个,已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联建社区46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80个、工业园区40个,有近6万农户搬入新社区。
版权所有: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318-2681807 技术支持:衡水创新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11016521号-12
地址: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南大街262号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