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立13支科技支撑体系团队提高经济林种植管理水平
时间:2022-06-21 08:59:17 作者:曹智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是经济林大省。截至2021年底,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为2363万亩,产量超过1000万吨。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林种植管理水平,自2019年起,河北省陆续成立13支经济林科技支撑体系团队。他们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将先进理念贯穿经济林管理全过程,形成首席专家团队、县乡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林果农接力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格局,促进了河北省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
组建科技支撑体系团队,提高经济林种植管理水平
“我们检测过了,唐县石南坡村改接的100亩花椒树成活率达到87%,相当不错。你们可以组织邻村的乡亲们也来看一下,主要给种植户讲解改接过程中喷洒药物的过程,让村民们充分借鉴经验,减少病害的发生。”日前,在电话中,花椒科技支撑体系团队负责人、省林科院研究员赵京献对唐县自然资源局技术人员反复叮嘱。
“感谢科技支撑体系团队指导,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种植户,让他们实现科学改接和管护。”唐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高兴地表示。
赵京献的叮嘱和牵挂,是科技支撑体系团队的日常。在河北省,13支科技支撑体系团队活跃在经济林种植管理一线,他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共同筑起“科技大网”。
近年来,河北省利用林地资源初步构建起以核桃、板栗、枣、仁用杏等传统规模优势产业为主,花椒、榛子、沙棘等新兴特色高效产业为补充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格局,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但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限制,经济林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病虫害严重、农残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019年,省林草局以太行山、燕山连片贫困区和干果优势产区为主要服务区域,组建了板栗、核桃、枣、仁用杏、柿子、花椒6个树种12个经济林科技支撑体系团队。2021年,省林草局又结合实际需要,组建了皂荚科技支撑体系团队。
“这13支团队负责指导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林果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核桃、板栗、枣、仁用杏等河北经济林主栽树种和区域优势树种提质增效。”省林草局科技处处长侯聚敏说。
据介绍,这些团队是由全省农林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林果推广机构首席专家牵头挂帅组成,按照“1名首席专家+N名市县技术人员”模式组建。像赵京献这样的团队带头人在河北共有13位。加上他们的团队成员,13支省经济林科技支撑体系团队共有80多人,他们平均每年建设高标准示范园3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万亩。
改造低质低效经济林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改造低质低效经济林园,推广使用高效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是各团队的首要任务。
“根据板栗产业发展现状,我们选取承德宽城艾峪口村板栗基地和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塌山村板栗种植基地建设示范园,指导两个基地开展品种改良、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板栗科技支撑体系团队负责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王广鹏介绍,目前,两个村幼树早期产量由每亩60至80公斤提高到160至200公斤,效果明显。
“我们柿子团队在易县、顺平县指导柿子示范园建设。经过团队的努力,示范园的平均亩产已经达到1400至1750公斤,果实品质也得到明显提高。”柿子科技支撑体系团队负责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文江说。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新的品种不断引进到河北省。
皂荚科技支撑体系团队在井陉县大青山基地和元氏县基地建立了两个皂荚种质资源圃,团队与河南省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合作,引进了刺用品种“豫皂1号”“豫皂2号”和果刺兼用品种“帅丁”等新品种,丰富了河北的皂荚种质资源,提升了皂荚栽培的良种覆盖率。
在实践基础上,各团队结合河北省地域特征和生产实际,编写了既体现技术先进性,又兼顾生产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手册。
对于种植户的培训陆续展开。据介绍,截至今年初,皂荚团队已开展40余期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和林农2000余人次,编印发放《皂荚种植技术手册》20000份、《皂荚管理技术》明白纸20000份。
借助田间技术培训、室内授课、现场观摩等方式,板栗团队进行了4大技术体系、20余项方法的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有灾情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遇到恶劣天气,团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主动收集、核实和反映灾情,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当地政府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赵京献说,遇到这种情况,专家们会对受灾户进行应急技术指导,让他们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并有针对性地科学编制灾后生产恢复方案,及时在当地发布,通过微信群、QQ群、小视频平台等进行传播,深受好评。
针对新冠疫情,各团队专家结合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培育管护需求,灵活采取林果大讲堂、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微信群答疑、电话咨询、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培训指导。2021年,13支团队开展培训200多场次,编印发放技术指导手册、明白纸等培训材料10万余份,基层技术骨干和林果农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次。各团队示范园平均良种使用率达90%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上。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专家+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一批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不断实现融合发展。
陈利英是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她也是河北农业大学齐国辉核桃团队的核心成员。
“绿岭公司已经从核桃种植,发展成为集品种繁育、种植、研发、深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大型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以‘薄皮核桃、生态观光’为主题,绿岭公司每年可接待10万人旅游、观光。”陈利英说。
“我们指导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践行‘购全县所有板栗、收购价高于周边地区、企业盈利返利于栗农’三个承诺,带动栗农增产增收,‘神栗’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王广鹏说。
有了基层的成功经验,各团队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事业等,13支团队每年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全省经济林产业发展撰写报告,指出各个树种发展现状,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近期,核桃团队撰写的《河北省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结合河北省216家核桃企业实际和39项核桃产业政策,提出8项核桃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借助团队的力量,我提出关于加强枣疯病科学防控、保障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枣团队负责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孟军介绍。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团队提出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为河北“十四五”林草保护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政府决策夯实了根基。这些成果也助力主产区县(市、区)完善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特色,加快提升当地经济林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为各地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