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棉花生产技术会商
时间:2022-07-05 11:14:16 作者: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线上全国棉花生产技术会商,交流2022年棉花生产形势和当前田间长势,分析有利不利因素,提出下一步棉花田间管理重点。来自新疆、山东、河北、湖北等棉花主产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技推广部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负责棉花业务的同志,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等30余人参加了会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讲话。
会商指出,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激励、去年棉花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截止6月上旬,今年10个棉花主产省(区)棉花播种面积与2021年基本持平,扭转了近年来植棉面积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当前,棉花田间长势平稳,普遍好于往年,病虫害发生较轻。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育期较往年提前5-7天,当前已进入盛蕾期至始花期。内地棉区气候条件对播种出苗有利,目前处于蕾期至初花期,移栽棉一、二类苗比例高,直播棉基本实现一播全苗。
会商认为,当前我国棉花生产有利不利条件并存,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有利条件: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扶持棉花生产相关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户植棉积极性,初步遏制了植棉面积快速下滑的严峻局面。二是棉花价格高企。去年以来,大部分地区籽棉价格10元/公斤左右,亩纯收益达到千元以上,棉花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有利于恢复和提高棉农收益预期,增强其植棉信心。三是气候条件有利。今年主产棉区光热等气候条件好于历年同期,棉花播种早,生育期提前,生长协调、长势好,群体结构好于往年同期,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不利条件: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价格以及人工成本涨幅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棉花价格上涨及相关政策实施带来的植棉收益。二是棉花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受国际棉价和纺织品出口等因素影响,波动较为频繁,6月中旬郑棉期货价格跌破每吨两万大关,棉纱价格也因棉价下跌及需求持续不振而跌速加快;同时,美国禁止“新疆棉”法案从6月21日正式生效,我国棉纺织品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棉花市场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三是技术支撑不足。内地棉花生产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分散种植为主,地块小,缺乏适合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机械,棉花集约化、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同时,适宜机采品种选育与推广滞后,与实际生产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会商提出,各主产棉区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墒情条件,统筹做好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新疆棉区:要加强水肥管理,滴灌应坚持“小行湿润,大行能走人”的原则,做到滴水追施肥均匀,不堵不漏。根据品种特性和棉田长势长相,滴水8-10次,间隔7-10 天滴水追肥1次,每次每亩滴水30 立方米左右,随水追施尿素5 公斤左右、磷酸二氢钾2 公斤左右;要科学打顶,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打顶时间,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株高控制在75-85 厘米,留果枝8-10台;长绒棉株高控制在90-110厘米,保留果枝台数12-14台;要做好脱叶催熟,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机采棉长势长相,选择最优的脱叶催熟剂组合并适时使用,防止叶片枯而不脱,提高脱叶效果,促进棉铃集中吐絮,提高机采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减少籽棉含杂率,减轻棉花纤维损伤程度。棉花下部果枝自然吐絮率在30%以上喷施脱叶催熟剂,对于熟性偏晚的品种、对脱叶剂不敏感的品种以及密度大的棉田,适当加大用量;要综合防治病虫害,棉生长中后期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科学选择和使用农药,及时进行防治,确保防治效果。内地棉区:移栽棉要因苗管理促平衡,对于长势旺已现蕾的早发田块,要及早化调控旺,同时及时整叶枝抹赘芽,抢搭苗架;要及时疏理、开通棉田“三沟”,落实抗逆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棉花对中后期台风暴雨等灾害的防抗能力,灾后要突击抢排田间积水,迅速扶理倒伏植株;要结合中耕,施足施好花铃肥,同时搞好起垄培蔸,促进根系发育,防倒防衰,后期脱肥棉花要及时喷施叶面肥防早衰;要密切关注棉花枯黄萎病、盲蝽蟓、蚜虫等发生动态,根据病虫情报,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坚持以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等为主进行综合防治。直播棉要及时中耕除草破板结,麦(油)后直播棉田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锄草,中耕破板结,尽早清除油菜或小麦自生苗,消灭害虫躲避场所;要及时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根际环境,提高根系活力,提高棉花对渍水、干旱等灾害的防抗能力;棉苗生长正常田块在盛蕾至初花期要及时一次性施足花铃肥,对基肥未施钾肥、硼肥的棉田要增施钾、硼肥;对受淹受渍及长势偏弱的棉田,可叶面喷施生长促进剂,补充营养,促进棉苗恢复生长与快速搭架;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要及早化控,确保稳发稳长;对生育进度明显偏慢棉田,要及时化促补养,促进生长;要重视枯萎病、黄萎病防治,早预防、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