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分类需考虑哪些因素?
时间:2022-08-05 09:49:05 作者:刘杰 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格局加速演变,乡村数量不断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2020年间,我国村庄减少了117.4万个。在农村数量减少的大背景下,如何统筹好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既建好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又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需要深入探讨。
对村庄进行分类,可基于未来乡村发展的三种趋势。第一种是因为产业和人口不断聚集,村庄呈现城镇化趋势或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第二种是因为内生动力不足或外部资源投入有限,村庄基本保持原貌;第三种是因为村民外出打工、征地拆迁等原因,村庄逐渐成为“空心村”。在村庄建设与发展中,只有合理划定村庄分类,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才能尽可能高效合理地用好各类资源,让农村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建设乡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实事求是地对村庄分类进行梳理确定,根据村庄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制定有选择、有重点、有特色的建设方案。
笔者以为,做好村庄分类发展,需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常住人口。对于常住人口减少、产业发展空心化的农村地区,要依据村庄人口历年变化情况,综合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村庄,可通过盘活“沉睡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和外来人才引进。
二是村庄区位。中心城镇的扩散效应较容易带动起周边村庄的产业发展。比如,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边的村庄,地理区位优越、交通较为发达,与中心城镇联系较为紧密,可以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使村庄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一些位于偏远山区、丘陵地区的村庄,村落空间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这些村庄,可以在尊重村民意愿、科学充分评估的前提下,严格依照政策,通过整村搬迁、撤并合村等方式,构建相对集中的大村庄,以便于更好集中资源投入,提升村庄建设与发展效率。
三是既有产业。经济条件发达、二三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庄,可通过与城镇功能融合、产业整合等途径,进一步加快相关产业聚集、整合、提升,形成“产居融合”。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二三产业相对薄弱的村庄,可通过聚焦生态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此外,对拥有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的村庄,应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形成以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村庄。
总之,村庄分类是做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先手棋”。要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区位、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好村庄建设与发展路径,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实效。同时还要切实依据村庄现实基础和未来前景,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和规划,并在工作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维护好农民利益,真正让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