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扶乡村产业关键是育人
时间:2022-08-09 11:18:53 作者:王永伦 来源:经济日报
在日前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士指出,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入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4.01亿元。一直以来,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等优势深化产业帮扶,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教育部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入专业力量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帮扶地区产业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升值,让很多帮扶县、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高校应突出重点工作,将产业帮扶向纵深推进,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现阶段,我国乡村产业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方面仍不够强,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同质化,营销不突出。为此,高校产业帮扶要“立足特色优势,遵循客观实际”,既要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进行帮扶,又要立足乡村实际打造特色产业。比如,做好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努力做好调查研究,产出一批优秀的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应组织规划类、设计类等相关的专业力量,按“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立足县域富民产业,编制县域产业品牌规划,打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品质,打响产业品牌;持续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在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转型升级上做文章;组织科技专家,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信息技术、溯源技术提高农产品现代化加工与质量安全水平等。
此外,在帮扶过程中,还存在农副产品照顾式“包销”问题,长期来看,这将使得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为此,高校在帮扶中要注重长效与长远,变“输血”为“造血”,在帮助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人才在产业提档升级中的重要意义。未来,高校要常抓教育帮扶这个重点,把基础教育做强做精,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源头;应推进涉农高端人才培育以及知农爱农的情怀,让青年学生愿意投身并扎根到乡村振兴之中。应加强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人才等的培训与帮扶,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人才蓄水池。高校还要进一步动员师生员工、协调校友企业资源,巩固发展引资引企、校内外组团帮扶的机制,补齐补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