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2-09-06 09:05:18 作者:罗明忠 林玉婵 来源:南方日报
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农民的劳动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受个人能力的约束,财产性收入则决定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因此,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财政二次分配补充效应以及公共服务的社会福利作用,既可以培育持续性收入流,还可以缓解因个人能力和财富积累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村共同富裕
扭转“空壳村”状况,壮大集体可支配财力。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现形式,有利于农民享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国“空壳村”数量大幅下降,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5万元以上的村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近工作岗位或机会,拓宽了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则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更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流转,并通过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绿色化,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和要素聚集等规模效应,促进农村“沉睡”的集体资产有效盘活与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农民福利水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发挥在分配环节的经济效应,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因个人能力、财富积累导致的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在二次分配环节的社会福利效应,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构筑农村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公平底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经济性与社会性二重属性,为村庄与集体组织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是其发展目的,同时也是其本质属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两大难题
经营能力与投资能力有限,对补助收入依赖性较强。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占比不高,投资收益比例过低。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补助收入依赖程度高,缺乏可持续性。2015—2020年,全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补助收入由866.7亿元上涨至1731.3亿元,补助收入占比由21.1%提高至27.4%,对补助收入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
能人效用未有效激活,存在乡村人才不足难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基层治理主体的能力强弱紧密相连。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城乡关系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对村干部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较多农村地区村干部的能力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距离,主要表现在村干部业务能力和致富能力缺失,使得村基层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出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的一大痛点。同时,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农村不仅需要懂农业,更需要善管理、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据人社部2019年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左右,数量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需求。
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
盘活整合资源,增强集体造血功能。既要继续鼓励对集体闲置的土地、厂房、祠堂等资产通过承包经营、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盘活,又要重视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民宿经济,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突破地域限制,整合优势资源,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比如,采取“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将村与村之间的资源、人才、市场与技术等优势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由强村向弱村流动,达到强村带动弱村、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以农业经营为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方面要推动生产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继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依托当地特色资源要素,融合现代市场理念、金融支持、人才支持与科技支持,积极探索多种发展经营模式。例如,鼓励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依靠绿水青山等特色自然环境,开发增收项目;引导物业经营型集体经济改造升级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获得稳定可持续的租赁收入;扶持生产服务型集体经济创办经营性服务实体,建立长效增收机制,逐渐降低对补助收入的依赖程度。
多元引育,壮大乡村发展人才队伍。首先,通过考察、选拔、培训等方式,挖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应。其次,积极吸引有丰富非农就业经历的劳动力返乡,特别是既能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初期资本,又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返乡企业家。注重本地“能人”的作用,确保其能够长久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服务。
健全体制机制,提升集体组织能力。引导村干部转变发展思路,树立市场意识,积极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宝贵经验,为集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积极调整集体组织的形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明确主要职责的基础上,紧抓集体经济发展,构建村集体与农民、企业等多方利益联合机制。建立健全集体成员的监督机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敢于打破常规,让具有更高能力的村干部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