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对策
时间:2023-04-25 16:24:40 作者:姚晓华 郭志恩 王宏禹 来源:衡水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农村消费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消费分级的必然趋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全局性的总抓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推动农村地区消费升级、开拓整合农村市场,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消费中的比重,对于推动产销循环动力机制持续增强,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迭代进化,推动信息、数据化产品和服务加速壮大,逐步弥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鸿沟,城市居民基于理性的消费分级趋势更加明显,农村居民消费的升级趋势逐步显现。调研表明,农村居民的服务消费结构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趋于稳定,运动健身等发展型消费支出规模逐步增加,享受型消费初具规模。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和农村市场开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要聚焦更好服务农村流通,不断提升流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治理和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充分挖掘和释放出农村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不断增加农村品质消费供给和消费维权供给,增强农民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首先,不断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发展高质量的绿色品牌农业,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其次,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和同工同酬的权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再次,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做好文化教育的同时,增加对农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首先,对原先的农贸市场、集市、个体零售商店等“脏、乱、差、小”的现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改造,引进有实力的连锁店和超市,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种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市场商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对于商家虚假宣传、强买强卖等行为进行处罚,规范农村市场的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基本权益。
加快农村电商网络建设与人才培养。首先,加快网络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居民网购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开辟商品物流渠道,提高商品的物流速度。其次,对于电商人才的培养,一要设立有针对性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平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要对现有农村电商的从业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再次,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网购知识和成功的网购案例,转变居民的消费习惯,提高网购的信心和网购的意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巩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通过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等措施实施精准支付,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其次,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支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救助机制,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 (202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