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短板
时间:2023-05-04 16:37:12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晾晒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粮食生产新形势的需要。加快补上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对于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5月份夏粮收获即将启动。新收获的粮食水分大,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大量堆放可能会造成霉变、品质下降,卖不上好价,最终导致农户丰产不丰收。当前我国各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出短板。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加快补上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对于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晾晒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粮食生产新形势的需要。这是因为与粮食烘干相比,传统晾晒方法时间长、损失大,还面临着用工成本高、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夏收和秋收季节,一旦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果不能及时晾晒,粮食很容易发生霉变。粮食烘干机械化可以解决粮食晾晒损失大、人工成本高、场地不足、“靠天吃饭”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粮食干燥环节损失,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为了补上粮食烘干机械化短板,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加大粮食烘干机购置补贴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农民等购置和使用谷物粮食烘干机。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建成5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推动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服务转变。目前,我国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存在设施装备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装备与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烘干服务还不能满足粮食生产需要。大力增强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要突出解决筹资难、用地难、用电难等问题。
筹资难。粮食烘干设施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回报率低。如果没有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大部分农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农业种植大户投资不起。国家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统筹资金对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烘干成套设施装备配置进行支持,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针对投资回报低的问题,应探索灾害天气下烘干作业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烘干主体从粮食烘干作业服务向油菜等经济作物扩展,提升设备共享与服务能力。
用地难。无地可用成为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粮食烘干和储存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小,用地审批困难,造成烘干中心用地落实难、产地烘干能力相对不足,给种植大户粮食烘干带来不便。应将粮食干燥与储存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充分利用农村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建设粮食烘干设施。优化区域烘干能力科学布局,将烘干设施建设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中统筹考虑,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能力闲置。
用电难。粮食烘干主要集中在夏收和秋收两季,企业集中作业,用电量大,增加了运行成本,粮食企业办理用电增容也比较困难。国家应把粮食烘干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减少粮食烘干用电费用。提高烘干设施技术水平,高质量新增和改造烘干中心,实现烘干处理自动精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大幅提高粮食烘干设施节能增效水平。传统粮食烘干机热源以煤为主,在国家环保政策压力下,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用天然气、空气能热泵、生物质颗粒、蒸汽等新的绿色热源取代污染较为严重的煤。
建设粮食烘干设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金融、土地、供电、城建等众多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协调推动,统筹做好金融贷款、用电、用地、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帮助农户解决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筹资难、用地难、用电难等诸多问题,增强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