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2023-07-10 09:58:40 作者:潘桂生、张国兵、石雪倩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年来,阜城县从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科技等多方面发力,以打好乡村振兴及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为抓手,下好“一盘棋”、描绘“一幅画”、织密“一张网”,持续加快推进农业强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先谋后定,下好下活和美乡村建设“一盘棋”。去年以来,该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聘请青岛北洋等专业设计团队,结合村民意愿,精心打造“一乡一韵”“一村一品”等阜城名片。一是产业引领抓重点。选取鸭梨、冬桃、杏梅三个特色产业的主产地张华雨、张家桥、桑庄、尚庄等村,重点打造省级精品村,现已基本完成;今年将结合本斋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区化打造省级和美乡村50个。二是组团发展成规模。在每个乡镇每次选取5个村,由千武线、阜霞线南北两条线贯穿,将全县美丽乡村串联,使各地既互相呼应又独具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三是法治示范有特色。以省法治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基础,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将司法部包联的古城镇西马庄村及周边村打造成阜城乡村振兴法治片区样板工程。四是文明建设树新风。广泛推广刘老人村“传承仁德文化”的好做法,(下转3版)
(上接1版)在各村建立相关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破除陈规陋习,建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开展“好公婆”“好儿媳”“巾帼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和善友爱”的道德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坚持突出重点,精心精细描绘环境整治“一幅画”。该县以“五美”为目标,结合实际制定了《阜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涵盖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村庄治理等内容的建设考核标准,让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干有方向、做有目标。一是突出改造提升。去年,该县完成户厕改造3100座,今年计划实施户厕改造提升任务881座,预计7月底前完工;目前,完成电网升级64.09公里,实现了87个村支路、巷路硬化,5G基站建成69个。二是突出变废为宝。全县拆除残垣断壁208处、整治坑塘19个。在此基础上,新建小广场48个、打造特色景点10个;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通过粉碎转化、坑塘回填、村内道路硬化及回收利用制作彩砖、路砖、景观砖瓦等方式,清理建筑垃圾3.2万立方米。三是突出清理整治。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利用小型粪污处理站、小型人工湿地、冲厕、浇灌小菜园、小果园、庭院绿化等方式,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通过“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实现日产日清。2022年,该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坚持机制保障,织密织牢常态长效管护“一张网”。一是比武打擂机制。该县组织开展所有县级领导、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集中观摩拉练,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评比,将10个乡镇分为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别对乡镇村进行分类资金奖补,激发各级工作积极性。二是梯次包联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基础最差村、村干部包街、党员包户制度,定期评比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县级干部带头包联、下沉基层明察暗访、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三是“三治融合”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常态长效原动力。该县把美丽乡村建设维护作为乡镇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推广“一约三制”(即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积分制”管理,倡导志愿服务机制),让党员干部担任“路长”“湖长”“林长”,落实网格管理;挑选德高望重、素质好、威信高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参与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鼓励党员家庭争创“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将村庄卫生、基础设施、文体器材等责任到人,长效管护。四是督导检查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定期明察暗访,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提炼总结、宣传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晾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