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时间:2023-08-31 16:11:13 作者:李健 来源:广州日报
乡村文化是村民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成果,是乡土社会长期累积的生存智慧,包括生产技术、生活规则、民俗习惯等要素。一般而言,传统的乡村文化能促使乡村社会有效运行。其内部关系和地方知识,经历持续的迭代、优化,发育出成熟稳定的社会功能系统。在珠三角开发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北方的移民与本地人互动,演化出岭南水乡独特的生活文化。迄今为止,端午龙舟民俗,依然发挥着敦亲睦邻、凝聚人心、整合社群的文化功能。这类文化现象对当下乡村治理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乡村文化的繁荣,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能有效赋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各方面工作。如何把原子化的村民重新凝聚起来,让乡村振兴成为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同事业,这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怎样做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真正激活村民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让乡村治理格局更加完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
在这方面,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给出了一个答案。原本,莲麻村是一个“拼凑”型的客家村落。14个联系并不紧密的宗族,一直以来缺乏有组织的民俗活动。原子化的乡村社会,给这里的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挑战。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塑造集体行动的文化氛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广州美术学院的社会创新设计团队,通过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以公共文化的创新实践,探索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与莲麻村民共同打造一个有趣的活动项目——“探梦莲麻”红色剧本游。
从这类乡村实践,可以看到,村民扮演革命战争时期的多样角色,与游客共同探索、体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莲麻村民,曾经以各种方式支持协助革命队伍,所以无论是养蜂的、还是卖酒的、卖豆腐花的从业者,都可以通过剧本游,自然地融入红色研学教育中。通过剧本引导,游客自然而然地认识、了解莲麻村的特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不仅能获得表演、游戏的体验,还能骄傲地讲述家族的故事,甚至还能给乡村产业带货。游客也对来莲麻村旅游有了更高满意度,对红色文化研学提升了认同感。通过扮演、体验革命时期发生的故事,村民与游客一起探索、传承、演绎、共创红色文化,打通了“红色文化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公共文化与旅游的成功融合,开启了一条以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产业振兴的新路。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如何运用地域文化使一个地方找准独特定位,并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所谓文创设计,不仅要通过文化创新研发产品,更要站在品牌塑造、地方创生的角度,用设计思维推动地方文化的整体创新营造。
乡村的文化振兴,对产业振兴具有赋能作用,而产业的发展又会给文化行动输出动力。例如,提振文化旅游经济,能促使群众积极参与集体文化行动,这对繁荣乡村公共文化、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在满足村民实际利益诉求之外,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也会使其成为持续驱动村民集体实践、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源。当文化动力与经济动力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转化,形成良性的正反馈,乡村的文化魅力就自然会散发出来。
此外,要培育能起到道德示范、先进带动作用的新乡贤群体,鼓励有见识、有能力的村民站出来,带头组织、参与乡村文化工作,从而发动广泛群众支持。当新乡贤与村委干部、村里的能人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构建起有活力有秩序的行动网络,就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组织基础和人才条件。
总之,以公共文化切入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促使乡村振兴所需的“共同体”孕育和发展,让群众团结起来并参与到乡村振兴的集体行动中去,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相信对各地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有一定启发价值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