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青罕镇特色种养“撑起”群众“致富伞”
时间:2023-10-10 08:58:49 作者:郭志超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年来,青罕镇坚持党建红色领航,创新推行“党委+联合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镇党委牵头成立联合总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驱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青罕镇南依京杭大运河,镇域内多个村庄依河而建、因水而兴。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昼夜奔流,在两岸形成了大片的河滩湿地。
为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青罕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开发河滩地”的伟大实践,开发近5000亩河滩湿地,引来运河活水,建立沿运河水域生态经济带。镇党委牵头成立故城县青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菜藕种植、特色养殖、常规养殖“三位一体”特色种养产业。种养基地总占地3000亩,其中菜藕种植面积800亩,锦鲤、对虾等特色养殖120亩,鲤鱼、鲫鱼等常规养殖618亩。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青罕镇在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并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银行贷款+镇村干部集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的形式筹措资金,项目一期工程共集资300余万元。项目前期,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共220余人,利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种植菜藕500余亩,累计节约种植成本50多万元。
“我们还成立了监理会,负责日常工作督导、资金调配使用,进一步确保了资金安全。”合作社负责人刁海彬表示。
青罕镇党委副书记时玉松表示:“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积极引进智慧农业,借助现代化信息平台,对土壤湿度、鱼苗大小、菜藕长势等实施统一监测、统一管理。此外,我们还聘请北京、天津等地20多名专家学者担任技术指导员,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实地授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种养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解决销路难题、畅通销售渠道,在县乡两级政府协调下,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积极与国内大中型商超、电商企业等开展展销对接工作,采取“订单式”销售的方式将菜藕、鲫鱼等水产品推向市场,提前锁定收益。
“目前,通过与北京新发地市场、河北信誉楼集团等10多家企业签订预售订单,今年的菜藕已全部被预订;鲫鱼、龙虾等水产品已累计预售20余吨。”刁海彬说。
生态荷园自开发以来,得益于近十年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大运河全线通水,许多珍稀鸟类频频亮相,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野生鸟类93种,其中白鹭、苍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共计50000多只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生态持续向好。
“2022年,菜藕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特色养殖亩均收益6000元以上;常规养殖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全年合作社增收超过300万元。收入按照投资份额分配,全镇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青罕镇党委副书记时玉松表示,“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种养基地扩种菜藕205亩,为脱贫户、边缘户新增就业岗位37个,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问题,每人每年还可增加2万元收入,预计今年年底联合社收入将达到500万元。”
青罕镇的特色种养产业,现已成为故城县乃至我市大运河沿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党委+联合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强村富民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