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显身手” 金秋粮满仓
时间:2023-10-10 09:03:59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凯 夏晓婷 实习生 常文娇 贾甜梦 来源:衡水新闻网
金秋十月,“农”香四溢。连日来,我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利用当前天气晴好时机,忙于今年的玉米收获工作,田间地头遍地金黄,收割机将一排排玉米连秸秆一同“吞”下,一穗穗玉米从收割机的储粮仓“吐”出。农民们劳作的身影与满载玉米的农用车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金秋的丰收画卷。
10月8日,衡水日报社“湖城慢直播”记者走进桃城区郑家河沿镇焦高村,为大家呈现高效率的机械化收割,看辛勤的农机手们如何驾驶收割机开启收获满满的一天。
凌晨5时
保养维护收割机
凌晨5时,焦高村农机手焦俊九就睡醒了,因为还有许多玉米要收割,他赶紧起床,用凉水简单地洗了把脸,迅速地打起精神。随后他来到院子里,对收割机的水箱、油路、液压系统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他又清理了收割机里残留的玉米秆、玉米须……焦俊九是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农机手,他知道,只有收割机状态良好,才能确保当天的工作顺利完成,所以每天早起的这套检查程序,他都一丝不苟。一切准备就绪,焦俊九带上爱人准备的早餐,便出发了。
早上7时
收割玉米
走进焦高村的农田,漫步其间,金黄色的玉米个个颗粒饱满,在充满着泥土芬芳的空气中,还夹杂着秸秆的清甜味儿,三四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田间忙碌作业……阵阵欢声笑语,幅幅收割图景,秋日里最美丽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的玉米好,颗粒饱满,最主要的是没有出现倒伏现象,省了不少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金黄饱满的玉米穗随即从卸粮口倾泻而下,满满当当地装入农用车里。焦俊九整个作业流程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每台收割机都配备三个农机手,24小时不停作业,每家每户亩数不一样,有多有少,我们都坚持收割,这几天收割了700多亩。”焦俊九来到田间,搓了搓被机油染黑的双手,笑声格外爽朗。
“我头一天就约好了收割时间,我家种了6亩地,虽然不多但时间宝贵,我们两口子都是请假回来秋收的,今天没一会儿就都收完了。机械化操作,真的太省时、省力了!”焦高村徐美胜手捧着金灿灿的玉米,笑得十分开心。“今年的产量高,亩产量比去年多不少呢。”村民焦俊华兴高采烈地打开了话匣子,“一早就把拖拉机收拾好,就等着大丰收呢!”
上午11时
短暂休息后继续作业
收割机工作时,巨大的机械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驾驶室内比室外要为闷热些,收割时卷起的灰尘、秸秆碎末,不时飞进驾驶室,一趟下来,焦师傅的头上、衣服上、鼻子和耳朵里都有秸秆碎末,引得浑身发痒。短暂的休息之后,焦俊九驾驶着收割机继续作业,机械的轰隆声和着风吹玉米叶的沙沙声,一首动听的田间交响乐便奏响了,像是对农民秋收的祝福,又像是对丰收的赞美。
“秋收是大事,从早上开始,除非机器中途出了问题,否则根本不会停下来,忙起来就不清楚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候忙到晚上七八点,更多的是夜里十一二点才能回去。”焦俊九说,趁着天好帮助乡亲们多收一些,虽然一天下来腿脚又酸又麻,但是看见大伙儿脸上的笑容,感觉一切都值了。
桃城区农机中心党支部书记郭华强介绍,当前,正值“三秋”关键农时,为确保各项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桃城区抢抓农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现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巡查和技术指导工作,并积极调配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统筹开展“三秋”工作,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为秋收生产按下“快捷键”。现全区已投入玉米、大豆联合收割机、小麦播种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约11500台,完成农机补贴资金发放217万元,补贴农机具159台套,为118名农户办理了农机驾驶证培训及考试业务。同时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共发放安全生产资料200余份。目前,秋粮收获已近八成,冬小麦完成播种6000亩,为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