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让衡水绿美生态成色更足
时间:2024-01-08 10:37:57 作者:记者段文雅 通讯员杨宗光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日,从市林长办公室获悉,全市构建了覆盖全域的“一长两员”(林长及护林员、执法人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林长制”变“林长治”,让衡水绿美生态成色更足。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形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市明确各级林长近万名,设立护林员6377名、执法人员1432名;设立林长公示牌3719个,公示“一长两员”名单、资源现状、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参与和监督。
我市还积极创新举措,推深做实林长制,以枣强县为试点,探索建立了“三长三员合一”机制,将林长、路长、河长合为一长,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合为一员(由原来的1000余人整合为580人),在林木、道路、河湖保护利用上同步发力、同步推进,提高了工作效能。我市还积极搭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以冀州、枣强、武邑、安平4县区为试点,整合防火风险等级监控、轨迹定位等功能,将各级林长、护林员纳入平台系统管理,实时查看巡护轨迹和时长,接收护林员上报的涉林事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控和护林员的实时调度。
林长制在全市纵深推进、高效运行,有效引领和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衡水大地绿意更浓。去年以来,我市重点实施了城市城镇绿化、乡镇村庄绿化、道路河渠绿化等工程,共完成造林绿化3.1万亩,占省市下达年度任务(2万亩)的155%;完成森林抚育30.6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16万亩)的191.6%。目前,全市有29个乡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106个乡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全市组建13支调查监测队伍,落实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121块固定样地和9329个变化图斑调查监测任务。
野生动物有家可栖。我市完成了衡水湖小湖隔堤生态修复工程,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遮蔽、筑巢、觅食场所,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监督管理,对上级下达的衡水湖保护区58个卫星遥感疑似问题点位,逐一现场核查,全部落实整改措施。
灾害防控扎实推进。全市签订森林防灭火责任书5032份,成立126支、10296人的半专业化森林防火队伍,举办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演练9次;开展了重点部位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除火灾隐患478处,全市连续多年“零火情”。同时,我市持续稳定控制了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传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