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变“肥”水 清流润农田
时间:2024-01-09 10:16:56 作者:张月亭 来源:衡水新闻网
野旷寒风起,塘中雪如尘。冬日里,漫步在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南池塘边,枯败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塘中水已结冰犹如银镜,冰上残雪散落,和美乡村的田园气息飘荡开来,如一首满含乡情的诗,令人陶醉。
“这些水曾经都是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清亮亮的塘中水,附近村子的绿化灌溉全靠它们。”见证了村边坑塘从污水到活水的变化历程,每次走过塘边,董学村村党支部书记苏彦杰都忍不住感慨。
不光董学村,在故城县农村转转,分散在各农户、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让原本“放任自流”的污水摇身一变,成为灌溉农田的“肥”水,实现了再利用。日前,故城县创新实行的“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新模式,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3年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污水变净,乡村变靓。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故城县农村生活污水是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董学村村民苏彦军家。
干净清爽的小院里,苏彦军正在厨房里忙碌,刷碗、洗菜的污水顺着水槽流入污水管道。顺着延伸至屋外的污水管道,我们来到院子里两个井盖前。苏彦军掀开盖子为我们“揭秘”:村民产生的餐厨废水、洗浴洗涤等灰水通过户内污水收集管网进入院里的污水收集池第一格,经隔油沉淀后,中间部位清水自流至第二格,在第二格设置污水泵,通过软管与厕所相连,用于冲厕;同时,通过加装三通连接软管还可用于户内泼洒抑尘及绿植等。冲厕后的黑水及户内利用不完的剩余灰水,由吸污车就近运送至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置。
“以前没地儿倒脏水,家里的生活污水都泼在房前屋后,村里没有干净的时候。如今有了这个‘污水处理装置’,俺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苏彦军笑着补充。
继续“顺藤摸瓜”,我们来到房庄镇粪污水处理站,从各农户收集来的黑水就存放在这里。根据人口疏密分布及水量大小,全县共设计县、乡、村级污水处理厂(站)27座,日处理规模6.5万吨。处理站里,污水处理设备正有序运行,污水由调节池内水泵提至厌氧反应器,经两级厌氧设施处理后,出水进入储液池,储液池出水自流进入好氧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达到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处理后的中水暂存入附近的坑塘,成为可用于农田灌溉的肥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治理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但由于收集处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否可行,要从造价不高、运行费用少、稳定达标、管理简单、机动灵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故城县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
追根溯源,该模式最早试行于2019年。当年,故城全县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在试点村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时发现,因农村居住人口少、村庄分散、水质水量波动大等原因,管网铺设面临投资大、配套难、利用率低等问题。“当时每户管网铺设费用近万元,还不算后期的维修养护。如果在全县推开,资金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作为新模式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故城县分局水科科长赵全义几年来一直工作在农村污水处理一线,对所有情况了如指掌。
受农村改厕工作启发,在外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后,他们创造性提出了“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将农村污水改造与农村户厕改建相结合,推行“厕污并治”。与传统的集中收集、集中治理模式相比,该模式不需考虑整村布局、地形地貌及高程等因素影响,不需大规模建设主管网和支管网,不涉及村内街道胡同道路的破拆与恢复,设计建设相对简单,建设成本低,每户仅需1700元到2000元,可节省约78.8%资金。该模式下,废水通过运输罐车运至附近集中处理站集中处置,不会出现因管网不健全、堵塞、渗漏及水量不足等造成的集中处理设施“晒太阳”问题。同时,户内工程运维管理也相对方便,日常仅需做好微型潜水泵的维护即可,不会出现管网大面积淤积、堵塞及破损问题。
最为可贵的是,采取分散收集、集中治理方式,户内收集处理的灰水可直接用于户内冲厕、绿植及泼洒抑尘,实现了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户内利用剩余灰水转运至污水集中处理站处理,用于农田灌溉时,可通过调整运行工艺,保留氮、磷等营养元素;非灌溉期或作其他用途时,可通过调整运行工艺,强化污染物去除,实现达标排放。
“别看我们的设备简单,每一步都经过了周密推敲与实践。”赵全义详细介绍,“你看这个户内污水收集池,一开始我们共设计了0.1m3、0.5m3、1m3和15m3.四个规格,经多次试验,0.5m3最适合当地实际,既不会因为存储灰水过多产生异味,也不会因为容量太小导致灰水溢出,正适合每户2-6口人使用。户内过滤后的灰水经过我们严格检测,完全达到灌溉绿化标准。”
污水处理站建设容易,如何确保后期健康有序运转?
——资金方面,故城县积极探索,统筹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等方面涉农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同步加大县财政投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第三方机构一个技术员便可同时承担几个处理站的设备运营维护工作。户内污水收集池村民就可自行维护,只需定期清理固体沉淀物。目前污水处理设施安装不需农户承担任何费用,只要承担每年1到2次大约几十元的吸污车转运费用。”赵全义介绍。
——运行机制方面,为保障农村污水治理效果,故城县建立了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营管护体系,将污水处理厂(站)及运输车辆委托第三方机构统一运维,运维费用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由县财政兜底保障;建立监控体系,建设运输车辆统一监管平台,并与运输车GPS联网,实现运输全程监控;落实水质监测制度,对集中处理站出水,实施定期监测和突击检查监测相结合的检查监测制度,发现超标,依法处理,并按照一定比例扣缴运维费用,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目前全县已建成15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购置174辆吸污运输车,正在建设中9个,完全能够满足全县农村污水处理需求。我们计划到2025年逐步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全覆盖,坚决打赢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赵全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