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兴产业 “小农产”串起致富路
时间:2024-01-15 10:20:58 作者:姜法彪 丁晓雄 蔡茂楷 来源:中国农网
又到了建阳桔柚成熟上市时。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桔柚生态果园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桔柚挂满枝头。大棚里,村民三三两两穿梭在果树间,正娴熟地采收果实……
水吉镇仁山村是因科技特派员制度而致富的村庄,全村291户1130人,85%以上的农户种植桔柚和葡萄。通过特色农业种植,他们的年均收入已突破3万元,从过去的省级贫困村,成了现在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南平市、起步于福建省、推广在全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经验、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仁山村生态果场调研,以果树嫁接技术引喻人才要素导入农村,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指示从科技进步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南平市委、市政府组织千名干部深入农村大调研,探索总结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功闯出一条破解农村三农困境、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在区农业农村局和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2023年我又扩建了30多亩大棚,目前基地智能温控大棚已覆盖150多亩,超过果园面积的30%。”仁山桔柚生态果园负责人张水生告诉记者,在村干部“党建体检”走访时,他就想着增盖智能温控大棚。
“没想到项目这么快就批下来了。”张水生介绍,采用大棚栽种,便于管理,既可以提高桔柚产量,又延长了采摘期,且果子品相更好,售价更高,2023年比往年增产20%,可增收50万元。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仁山村积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党建体检”为抓手,动员村“两委”集体行动,全面摸清“土特产”、历史文化、人才乡贤等基本村情,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理清乡村振兴思路举措。
“通过走访摸底,我们发现产业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民富村不富,仁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2年已突破3.1万元,远超建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但20.27万元的村财收入低于全区25.7万元的平均水平。”建阳区农业农村局派驻水吉镇仁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游珊说,“我们还存在产业辐射带动力度不强、现代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
摸清底情,心中有数。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仁山村依托科技特派员缘起地的优势,以现有产业、人员为基础,围绕“党建体检”发现的问题“先改起来”。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里确定了党支部领办跨村合作社发展模式,即与周边发展桔柚、葡萄产业村开展“跨村联建”,吸纳周边3个乡镇17个村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创新开展党员产业网格化管理,实现“五个统一”的运营模式;利用村集体资金收购合作社股份,由村集体控股58%,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实现村财增收。“今年村财收入预计能突破30万元。”游珊说。
合作社扩展后,村里又及时牵头对原以仁山村社员为主的产业合作社理事进行改选换届,吸纳仁山村以外的6名种植骨干人员加入,使得新一届合作社22名理事、监事中党员占到15名,支部堡垒助推产业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
同时,积极谋划项目落地转化。以55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为启动资金,建设党员示范基地项目100亩、共富产业园48亩;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桔柚、葡萄标准大棚提升,目前已落实245万元;配合水吉镇仁山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促进仁山村农业生产型产业向农旅结合型产业转变。
“仁山村现有葡萄、桔柚两大支柱产业,有‘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和‘仁山桔柚生态果园’两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全村种植葡萄1200多亩、桔柚450多亩。随着村里桔柚、葡萄产业发展壮大,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指导。区委编办了解情况后,进一步加强了区科技特派员管理中心人员配备,让我们社员在管理果园时可以按需点单,做到‘精准滴灌’,这为果农解决了后顾之忧。”仁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贻辉说。据统计,2023年以来,仅以南平农科所应薛养教授为首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到仁山村服务就有19次,组织5次培训,受益社员160余人。
现如今,仁山桔柚生态果园被评为2023年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仁山桔柚生态果园生产的“故乡印象”牌建阳桔柚,通过了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8年7月,果园获首批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品牌企业。“仁山葡萄”品牌也成为闽北地区唯一一个种植葡萄的武夷山水品牌,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A级认证、中国南方优质葡萄银奖、福建农展会和上海世博葡萄节大奖,2017年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专项农产品之一。
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赚。“四下基层”让仁山村民受益匪浅,家门口有活干,日子过得甜蜜蜜。按照发展规划,下一步,仁山村将坚持把桔柚、葡萄产业作为根基,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