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
时间:2024-01-24 10:22:31 作者:张合成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3年,粮食好收成,农业好年景,“三农”发展好中有进。一是增产方式呈现高质量化。粮食单产390公斤,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单产贡献率达到61.5%;全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效果初显,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二是农产品整体价格较低。全年粮食、肉类、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产能处于历史高位,供求关系呈阶段性、结构性宽松格局,整体价格低于上年。三是农村融资趋于好转。截至三季度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高3.9个百分点。
展望2024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本盘牢固,但防范价格过度下跌的压力较大,提升种粮务农积极性的任务十分艰巨。近期,不少农民与基层单位仍然反映粮价未能引导农户预期、成本上涨冲抵利润空间、国产粮难卖与进口粮大增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再次强调“三农”重要性,旨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比较效益是原动力、价格预期是牵引力、进口挤压是风险源、科技金融营销是千斤顶、保护政策是安全网、基础建设是稳压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部署,需要各个方面同步发力、协同用力、强化给力。
强化政策工具市场化运用,引导农户种粮预期。来自市场的获得感,对农户种粮务农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经营性收入则是种粮务农积极性风向标。由于成本上涨快(2013—2023年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总成本年均涨2.2%,价格只涨1.7%),经营净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41.7%降至2023年的34.3%。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释放粮食托市收购的政策信号,尽管只提一分钱,但对农民市场预期举托较大。因此,要持续完善托市收购和目标价格制度,探索新增补贴和产量挂钩,引导收益与成本同频共振。
建立农资与粮价联动机制,探索低成本供应模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我国化肥农药供应充足,化肥价格总体低于上一年同期水平,这对粮食丰收贡献不小。因此,可以参照浙江省主动协调农资与种粮利润平衡关系的做法,强化农资供需对接,探索发挥国有农资企业稳定农资价格主渠道作用。重视乡村“农资小铺”“收粮小贩”对“种粮小农”收益的影响机制,探索小农户降本增效新措施。
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防止丰收季节卖粮难。统筹金融、进口、税收等政策,确保粮食政策一致性,实现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创设管控粮食进口的有效手段,把握好进口数量、时机和节奏,引导农产品进口与国内产能增长周期和季节性销售高峰错开。针对国产大豆增产后的价跌卖难压力,探索建立促进国产大豆压榨转化的长效机制。鼓励国企面向乡村布局收储网点,构建新型粮食收购网络体系,从根本上缓解农民卖粮难。
构建乡村产业统计制度,破解政绩衡量问题。发展产业是农户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过上有尊严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参照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统计模式,探索构建乡村产业核算体系。定期发布乡村产业增加值变化,衡量乡村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核算乡村产业利润税收变化,衡量乡村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监测农民本地就业水平,引导就近就业,防止乡村空心化;考核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衡量乡村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引导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
加快公共服务供给,降低农民不合理支出。农民收入实际增长(7.6%)赶不上支出实际增长(9.2%)。2023年农民用于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7%、11.4%、9%、8.8%,四项支出合计高达46.3%(城镇36.2%);同时医疗保健(17.4%)、教育文化娱乐(15.9%)、交通通信(11.2%)支出增长最快。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民需要支付的公共服务费用占比大、增长快,减弱了农民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供给,降低农民公共服务收费标准,使设施完备成为最直观的幸福感,服务便捷成为最直接的获得感,环境宜居是最牵挂的归属感。
作者:张合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