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有效突破地域、层级等时空限制,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可得性和可控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强调“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事实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非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叠加“普惠”成为当年普惠金融发展新风尚。
时隔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现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迫切需求。受访专家认为,下阶段,亟须加速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数字引擎”。
数字普惠 破局农村金融发展难题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农村金融发展难题破局迎来曙光。
传统农村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管理难、见效慢的特征。通常来看,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影响较大,且农户普遍缺少高价值、易变现的抵质押品,给传统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传统商业银行铺设农村物理网点存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风险管控压力大等问题。
近年来,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持续加快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创新金融服务,助力解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金融服务痼疾。
例如,农业银行研发推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为县乡政府、村两委及各类涉农主体提供一揽子数字化管理工具。建设银行创新打造“惠懂你”普惠金融综合化服务平台,为小微涉农企业和农户等普惠金融客群提供跨地域、不间断的7×24小时线上服务。邮储银行全面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借助移动展业设备,运用移动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数字金融具有覆盖面广、包容性强、交易成本低等显著优势,为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洪此前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目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应用性、安全性、适老性明显提升,农村地区数字金融服务场景日趋丰富,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但在迈向纵深进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数字普惠贷款对线上授信和信用管理有较高要求,但囿于农村地区有大量中老年民众,对金融与科技知识了解不深,习惯于传统线下资金交易模式,对数字金融业务等线上交易模式的认可度不高,且缺乏征信意识的人员比例较高,制约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
“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网络覆盖和质量不足以支撑数字金融服务的全面推广。”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加上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数字技能相对匮乏,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意愿有限。
此外,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也制约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农村地区数据信息采集量大、难度大且容易变化,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数据孤岛,部分中小银行在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与大中型银行存在差距。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目前存在的信用信息不健全、不完善,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信用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信用数据呈现碎片化和单一化,‘信息孤岛’等情况的存在影响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通力合作 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持续推进,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均有较大提升。与此同时,顶层设计也逐步完善。去年,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领域金融行业标准发布。
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模式开展以经营类信贷业务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业务进行标准规范,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自就业群体等普惠金融客户提供可负担的信贷融资等综合性服务。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表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未来,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通过提供更多符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受访专家看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银行、社会多方发力,协同推进,综合施策。
“未来,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将通力合作,加快推动农村信用体系搭建,完善涉农地区大数据库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入推广涉农地区的数字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持续优化数字信用评价和授信管理机制,提质升级数字普惠服务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吴丹说。
刘洪表示,应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议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征信企业等通力协作,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数据灵活采集、交叉验证、共享复用的有效机制,加快形成多维度、广覆盖、时效强的现代农村信用体系,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同时,推动农村科技资源共享,建议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深化与农业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的合作,将农业生产设备和数字金融设施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数字农业节本增效。
周茂华表示,金融机构需要继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力,可通过同业机构市场化合作等,提升数据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构建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在充分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知情权前提下,有效采集用户信息,为客户精准画像。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信用,因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推动市场资源高效配置,促进金融为农村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周茂华说。
娄飞鹏也谈到,建设农村信用体系,重点是做好信用信息梳理汇总,将散落在不同部门领域的信息有机整合,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已到来,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科技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乡村数字金融普惠服务将继续多方优化升级。”吴丹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需加大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力度,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支持,延伸银行普惠农村服务触角,以提升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和可得性。致力于充分发挥金融桥梁作用,促进农业科技产融结合,补齐乡村金融服务短板,将金融活水浇灌到更多农村产业和田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