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保证让你们北京人吃上最新鲜的菜”
时间:2024-03-28 09:16:24 作者:本报记者 张洪宁 本报通讯员 梁宏展 李洪儒 来源:衡水新闻网
“我这菠菜、茴香跟这些天拉来给你的一样,都是早起现割的”“都是老客户了,价钱照旧”“放心,每天我都能按时交。甭管是平时还是过节,都能保证让你们北京人吃上最新鲜的菜”……
3月25日上午8时,在故城县建国镇蔬菜专业村姜圈村的蔬菜交易市场,一辆辆装满菜的农用三轮车来往于菜棚与市场之间。验菜、过秤、装车、结款,一捆捆新收割的菠菜、茴香等装上了发往京津等地的货车。
故城县作为京津冀蔬菜供应基地之一,近期,该县4万余亩设施蔬菜陆续上市,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咱姜圈村这个市场主要批发菠菜、茴香,每天能发出7万多斤,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地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姜圈村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户陈兴亮,一边忙着过秤,一边介绍。
“连日来,京津地区的订单不断增多,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采摘、打包、发货。我们村周边这几个市场一天能走30多万斤蔬菜。”陈兴亮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合作社的30辆货车每天都在往返于京津市场与本地蔬菜市场之间,运送着最新鲜的菜品。“就这也不够。你看,北京、天津、廊坊、沧州的客商也开货车过来采购。我今天割的这批菜,有一半是给北京老客户老马的,他自己开车来的,马上装车拉走。”
陈兴亮说的老马,是来自北京新发地的客商马规划。老陈说:“我每天早晨都来姜圈蔬菜交易市场收菜。装满车就走,当天就能到达,最大程度保证了蔬菜的新鲜程度。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4万多斤。”
俩人在市场经纪人的操持下很快完成了交易。“这交易市场对咱们菜农来说真是块福地。从大棚里拉菜来这里就能卖到钱,也不用愁销路,我一天最少要运两趟菜到这里销售。不过我这算挣的少的,我们村种菜的有150多户,挣的比我多的大有人在。看,那边过来的宝永,他种了20多亩菠菜,每天往市场上供应3000多斤。”转头,陈兴亮朝着他说的陈宝永喊道:“喂,宝永,怎么样?你的菠菜能挣多少?”“30多万元吧。雇了七八个人来割菜,这都忙不过来了。赶紧交了菜还得去拉,回头再说啊。”陈宝永的三轮并未停下,应了一声便匆匆开了过去。
据了解,故城县的蔬菜种植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年来,按照“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沿京杭大运河故城段建设了多个蔬菜交易市场。蔬菜畅销河北省内各市县,远销京、津、东北三省等地,形成了稳固的市场网络。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和新鲜度,当地农民在采摘、运输等环节都下足了功夫。
陈兴亮说:“我们村的蔬菜种植户在合作社操持下,请技术员指导加强了技术管理,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运输方面,我们的货车都是冷藏车,抗寒、保温,也保证了新鲜优质蔬菜的供应。”
正说着,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树刚走了过来。他这几天一直在各蔬菜专业村和交易市场巡查。“我刚从曹口村蔬菜交易市场过来,那边和姜圈这里一样忙。他们主要是交易本村和周边村的韭菜。
李树刚介绍,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共计达到了16万亩,带动了4万余名农民就业,每年蔬菜种植收入达6亿元以上,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高品质蔬菜产业,推动设施结构优化、提升产后加工能力,促进蔬菜全产业链提升,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力争蔬菜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一产产值达到6.5亿元,一二三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2亿元。”他信心满满地表示。
“好,李局,你们多给指导支持,我们多多出力使劲儿干,让更多北京人、天津人还有全国各地的人们吃上咱故城蔬菜!”陈兴亮高兴地说。
“一言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