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话

  • 农资打假

    0318-12316

  • 无公害检测

    0318-2681162

  • 林业执法队

    0318-2662211

  • 农产品质量安全

    0318-12316

  • 林果检疫

    0318-2025216

  • 农业技术推广站

    0318-2360602

  • 土壤肥料工作站:

    0318-2360309

  •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0318-2360280

  • 农经管理总站:

    0318-2686663

  •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318-2123493

  • 动物卫生监督所:

    0318-2127356

  • 植物保护检疫站:

    0318-7086389

  • 种子管理站:

    0318-2369397

应急电话

  • 市长公开电话

    12345

  • 生活必备:

  • 哈院急救

    120

  • 衡水二院急救

    0318-2345678

  • 衡水四院急救

    0318-6666120

  • 衡水五院急救

    0318-2345120

  • 华润燃气

    0318-5232223

  • 电力热线

    95598

  • 供水抢修

    0318-8886000

  • 集中供暖

    0318-2101111

  • 公积金服务热线

    12329

  • 社保查询热线

    12333

  • 紧急求助:

  • 报警

    110

  • 公安短信报警

    12110

  • 火警

    119

  • 交警

    122

  • 号码查询、就医挂号

    114

  • 天气预报

    12121

  • 报时台

    12117

  • 移动通讯:

  • 中国移动服务电话

    10086

  • 中国联通服务电话

    10010

  • 中国电信服务电话

    10000

  • 中国铁通服务电话

    10050

  • 金融服务——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95588(400-669-5588)

  • 中国农业银行

    95599(400-669-5599)

  • 中国银行

    95566(400-669-5566)

  • 中国建设银行

    95533(400-820-0588)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95580(400-889-5580)

  • 交通银行

    95559(400-800-9888)

  • 招商银行

    95555(400-820-5555)

  • 光大银行

    95595(400-788-8888)

  • 华夏银行

    95577(400-669-5568)

  • 民生银行

    95568(400-669-5568)

  • 广发银行

    95508(400-830-8003)

  • 金融服务——保险

  • 中国人寿保险

    95519

  • 太平洋保险

    95500

  • 平安保险

    95511

  • 太平人寿保险

    95589

  • 中国人保财险

    95518

  • 网购客服

  • 淘宝网

    0571-88158198

  • 支付宝

    95188

  • 京东商城

    4006065500

  • 1号店

    400-007-1111

  • 当当网

    400-106-6666

  • 亚马逊

    400-810-5666

  • 投诉举报

  • 消费者投诉电话

    12315

  • 质量监督投诉电话

    12365

  • 价格监督举报电话

    12358

  • 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

    12331

  • 生产安全事故举报电话

    010-642994453

  •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监督电话

    12320

  • 环保投诉

    12369

  • 城建服务热线

    12319

  • 国家旅游服务热线

    12301

  • 投诉举报

  • 纳税服务热线

    12366

  • 工信部申诉

    12300

  • 海关总署走私举报电话

    010-65222882

  • 海关总署廉政举报电话

    010-65124083

  • 海关热线

    12360

  • 卫计委卫生热线

    12320

  •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电话

    12333

  • 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

    12305

  • 文化市场举报电话

    12318

  • 维权举报

  • 职工维权热线

    12351

  • 妇女服务维权

    12351

  • 青少年维权电话

    12355

  •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

    12321

  • 中央纪委监察部

    12388

  • 最高检察院举报电话

    12309

  • 公安机关和民警违纪违法举报

    12389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12390

  • 交通出行

  • 高速公路报警电话

    12122

  • 全国铁路客服电话

    12306

  • 中国航空

    95583

  • 南方航空

    95539

  • 东方航空

    95530

  • 春秋航空

    95524

  • 深圳航空

    95080

  • 海南航空

    95339

  • 厦门航空

    95557

  • 山东航空

    400-609-6777

  • 四川航空

    400-830-0999

  • 旅行网站预订

  • 携程网

    400-820-6666

  • 艺龙网

    400-616-1616

  • 同程网

    400-777-7777

  • 芒果网

    400-664-0066

  • 途牛网

    400-799-9999

  • 去哪儿网

    10101234

  • 快递服务

  • 申通快递

    95543

  • EMS特快专递

    11183

  • 顺丰快递

    95338

  • 中通快递

    95311

  • 韵达快递

    95546

  • 圆通快递

    95554

  • 天天快递

    400-188-8888

  • 百世汇通

    400-956-5656

  • 速尔快递

    400-158-9888

专家论坛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专家论坛
以文润乡 乐活共融——天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善作善成
时间:2024-05-21 10:16:43   作者:林单丹   来源:农民日报
  天津,这座拥有62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农耕文明与之同龄,源远流长。津南区小站镇的稻农以嘹亮的挠秧号子,表达对土地的深情厚谊。北辰区的刘快庄村,无论是百岁形意拳传人还是4岁小武童,都展现了“尚武承文”的文化底蕴。杨柳青木版年画则以其“艳色IP”,锁住了天津农耕文化的丰收情怀。用天津时调、快板书来介绍津农精品和农文旅路线,更是最为常见的宣传方式。
  “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小站稻、宁河种猪、天津纺织,一个个国内响亮的产业,无不蕴含着天津农耕文明的传承。乡村振兴,以文润乡、乐活共融是都市乡村发展的内驱力,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表示:“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保护传承农耕文化,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农耕津韵深长
  农耕文化留古韵,屋舍俨然道路清。天津市作为一座承载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乡村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对乡村农耕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梳理。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对农田、水系、山林等自然环境以及农耕文化区的房屋、道路、交通等人文设施进行了详细考察,用心记录着每一寸土地上的农耕印记。
  天津在粮食作物种植上早已实现100%机械化,传统的镰刀和犁铧在这里悄悄离场,但它们仍有享誉“掌声”的舞台。在位于静海区的多兴庄园,几百种农具展出,成为市区游客和研学儿童眼中的新“演员”。全市范围内,多家合作社都有农具展示,它们以全新的姿态展示着农耕文化的魅力。
  2020年,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小站稻种植系统的肯定,更是对天津农耕文化的一种认可。2023年,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下,“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成功加入“黄河流域古枣系统”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天津市对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不懈努力。
  在保护中利用,在振兴中传承。针对小站稻种植系统,天津市津南区通过研发优质核心品种、改善种植条件、发展稻蟹混养等措施,有效扩大了小站稻种植规模,提升了小站稻品牌知名度,推进了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滨海新区建立健全古冬枣园现代化管理制度,每年开展古冬枣树复壮保护,深入挖掘与崔庄冬枣相关的民间传说和“贡枣”文化,依托遗产地品牌效应打造“崔庄冬枣”品牌。以农文旅融合为载体,这两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2023年,崔庄古冬枣园整体保护范围保持在3000亩,有600年以上的冬枣树168棵,400年以上的冬枣树3232棵。
  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历史,天津正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风融汇新貌
  天津,这座充满“洋气”的都市,既有五大道的西洋风情,天津之眼的浪漫传说,又有海河游轮的悠闲时光。但在这片繁华背后,乡村文化同样熠熠生辉,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织融合。
  走进武清区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一座历经300年沧桑的古民居静静诉说着这个村庄600余年的历史故事。李大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姜男表示,村里致力于打造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文旅融合新农村。创意的艺术文化仓项目“奏响”石、书、陶、画“四重协奏曲”,让城乡居民能“共谱”的乡风文明“新歌”。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及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也积极行动,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设传统技艺培训班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传统民间艺人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技艺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更为村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和粉彩瓷器制作技艺作坊成为乡村文化的新亮点。“纤巧灵动的叶雕、玲珑的鼻烟壶内画、农耕元素连成‘脉络’的特色剪纸,如今,这些古老技艺,已成为了我们村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白滩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宇,一边领着市民和游客漫步在村内的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一边讲解。这里的村民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天津还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引入,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站稻稻作博物馆,人们通过声光电互动,穿越时空,目睹军事重地的小站镇如何产生独有的“兵”“米”文化;更在一声声“挠秧号子”中,感受农耕文明带来自然古朴的原始动能。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乡村文化遗产,以及互联网平台推广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乡村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广阔。
  在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乡土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活化形式呈现出来。该村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等智库机构合作,创立三农问题高端智库论坛——小穿论坛,为乡村文化的科学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天津在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深深扎根,为新农人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出绚烂的文化之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志林表示。

  文脉滋养乡土
  天津市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农为本,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教育,实现以文润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近期,《“以文润乡——天津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5项行动12项重点活动。其中包括,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明乡风润民心”行动;农民唱主角、农民展风采、农民得实惠的“文体活动惠万民”行动;提升治理效能,打造乡村善治典范的“文化赋能促善治”行动;加强农耕文化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农耕文化永传承”行动;促进农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促振兴”行动。
  “我们立足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总要求,按照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总体布局,丰富工作方法载体,打造管用平台抓手,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治理等方面重点着力,通过务实高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以文明新风和有效治理赋能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赵国华介绍。
  静海区陈官屯镇里,有着西钓台汉代古城至今的众多历史故事。这里的天津首家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运河文化博物馆中,耕读之乡、孝亲之乡等“八乡”主题,彰显了乡村文化全方位的魅力。如今陈官屯镇以“敬老节”为品牌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文化赋能促善治”的典范。
  潮白河与运粮河滋养了宝坻区新开口镇数百年的农耕文明。如今,这个小镇在深化乡村文化传承中融入了现代元素。每逢农历特定日子,“百姓大舞台”便成为展现地道民风民俗与现代魅力的交汇点。为推进乡村振兴,新开口镇积极盘活存量资源,选取闲置空地打造“百姓大舞台”,与农村大集联动,形成文旅消费新热点。新开口镇党委书记王宝季表示,这种农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产业促振兴”,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展现出多点开花的乡村发展新气象。
  日前,京津冀三地乡村非遗传统武术交流展演大赛20支队伍、百名武林高手,在北辰区刘快庄村齐聚一堂。随后,天津将举办一系列乡村文化活动,包括村歌创作、农民诗词歌赋征集、乡村文化艺术展演等,以及农民体育赛事如“村BA”“村超”等;还将组织庙会、社火等传统节庆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天津市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善作善成。乡村文化不仅助力经济发展,更支撑社会和谐与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及以文润人等措施,天津市实现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深化乡村文化传承,推动与现代农业、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天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版权所有: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318-2681807 技术支持:衡水创新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11016521号-12
地址: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南大街262号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