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群众路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5-21 10:42:29 作者:高玉倩 来源:农民日报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是最坚实最可靠的力量。因此,基层干部必须将农民群众路线作为做好一切农村工作的法宝,走好、走稳、走实农民群众路线。
对农民葆有真挚感情,做农民的“暖心人”。基层干部是从农民中来的,也是农民中的一员。与农民心相连、情相系,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只有带着感情,从农民的角度看农村问题,才能在心灵深处与农民同频。只有将“自己是农民”的身份意识融入血脉,将“到农民中去”“到农村中去”化为一种自觉行动,才能在情感上真正靠近农民。要“做农民友”,怀着对农民的爱,走进农民的生活空间,走进农民的内心世界,努力成为农民有困难时想得起、帮得上的真朋挚友。
与农民保持紧密联系,做农民的“好搭档”。农民处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线,对农村的观察、对农业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把农民的乡村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从农民中汲取智慧营养,不断开阔工作视野,持续完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方案、展开工作实践、出台工作政策,都要尽可能地听取农民意见,发扬基层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着力破解“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干部干、群众看”“投喂”型帮扶、“保姆”式服务的基层工作方式和工作现象,因村制宜、因事制宜、多措并举,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担当作为,让基层干部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合唱”中“起好调”“先领唱”,让农民群众“唱主唱”,共同配合,齐力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妙乐章。
为农民办好各类实事,做农民的“办事员”。真学真用,实干笃行,一切想法和思路归根到底都要在“干”上。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坚持现实问题导向,聚焦农民长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进村进户,重点调研,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何处。要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力量和驻村帮扶单位力量,多维度收集农民的意见建议,分类别、分层次梳理各类问题,形成明晰的问题清单,找准问题,想对办法。另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要让农民真正受益。基层干部要立行立改,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小事、难事,谋划、推进几件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要事、实事。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水、供电、房屋、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扶持大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乡村居住环境质量,循序推进农业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提高农村幼儿、小学教育质量,农村医疗、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
由农民是否满意来评估工作成效,做农民的“好学生”。标准反映价值取向。以什么为工作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工作成效,在本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基层干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都不是由个人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农民群众来评判,最终要看农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农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农民的意见是基层干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工作的优劣长短。无论是定政策、出规范,还是选优秀、表先进,都要注重农民评价,增加农民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由农民评判工作成效,更不能走过场,必须有强大的约束力和行动力,农民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农民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农民反对什么就及时纠正什么。经常回头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围绕农民的实际利益在展开,转身问一问农民群众哪些措施和办法需要改进,在与农民群众的交流和请教中获取干事智慧、补充干事能量,把农民群众的好点子转化成乡村全面振兴之“锁”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