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培育新产业 良田结出“致富果”
时间:2024-05-23 09:21:53 作者:本报记者 董楠 来源:衡水新闻网
“我们从去年10月份开始种植大棚陇椒,现在已经收第二茬了。”近日,冀州区周村镇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姚恒旺看着正在打包准备发往北京新发地的陇椒乐得合不拢嘴。
小屯村是个传统农业村,种植“天鹰椒”的历史已有近30年。近年来,小屯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省级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的运营方式,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专供基地,流转土地200余亩,进行辣椒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推广,全面助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22年,我们依托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流转土地,新建5个葡萄大棚。去年,我们探索在葡萄林下套种陇椒,不仅能防草、抗病虫,还能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经镇政府牵线,我们与北京新发地辣椒大王合作,辣椒销路完全不发愁。”姚恒旺介绍,这几年,他们一直探索拓宽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去年,他先后跟随镇领导前往北京、辽宁等地学习考察,最终选择种植辣味浓、口感好的陇椒。今年3月份陇椒头茬喜获丰收,3500多公斤打包完直接就销往了新发地。
距离小屯村不远的寇家庄村,绿油油的艾草正在茁壮成长,散发着淡淡清香。村党支部书记郭晓峰漫步艾草田,描绘着村庄发展的宏伟蓝图。“较传统大田作物,种植艾草节省了种地投资、降低了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还将借助艾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村内开设艾灸养生馆、艾草膳食农家院等,吸引城里游客来休闲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郭晓峰自豪地说。
寇家庄村紧邻106国道,与艾草主题农场和药王文化广场隔路相望。他们将临街闲置的院落改造成艾草小院,沿街设置了艾草文化栏等内容,积极传承艾草文化。该村种植艾草200余亩,大力发展艾草加工业,并培训农民,让他们通过加工艾草产品增收致富。
寇家庄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周村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周村镇积极引导企业与周边村农民合办冀艾农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艾草种植及初加工。有关企业向农户免费提供艾草种苗,给予技术指导,保护价回收艾草,提供机械化采收等服务。目前,全镇艾草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不只是小屯村的陇椒、寇家庄村的艾草,东高庄村、西高庄村的食用菌和玫瑰香葡萄,西安店村的中草药……周村镇的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周村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以小屯村、东安店村等村为核心,建设辣椒机械化种植示范方,通过示范方带动“小户连成片、大户扩规模”,初步形成种植、市场、加工产业链条。该镇积极对接北京新发地食用菌、葡萄基地,在东高庄村、西高庄村建成对接新发地食用菌和玫瑰香葡萄种植基地,2022年向北京新发地销售姬菇和秀珍菇220吨,销售玫瑰香葡萄360吨。以东姚村为中心建设果蔬基地,与山东寿光和北京新发地彩椒大王合作,以五彩椒、西红柿、小黄瓜等为主导产品,建设集观光、育苗、采摘于一体的连体棚。依托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石与木艾草文化公司,寇家庄等4个村“抱团发展”,注册成立“衡水冀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艾草产业。
周村镇正在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连片”的特色农业布局,真正把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