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助力乡村“向阳而生”
时间:2024-05-28 09:26:03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范婷婷 来源:衡水新闻网
小满节气,收获可期。站在饶阳县王同岳镇王同岳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抬眼望去,就能看到服务中心屋顶泛起的点点银光——一块块光伏板如鱼鳞般整齐排列,仰角朝向天空,吸收着温暖的阳光,电表盒上的发电数字飞速旋转,让人感到很安心。这里,就是王同岳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的场地之一。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底子薄,一直是制约王同岳镇发展的“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县里多次召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度会,指导各镇立足实际,发展村集体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思路。光伏产业,就是镇里壮大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王同岳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燕燕说。
积极争取 多方协调 光伏产业喜落地
村集体经济咋发展?思路是关键。为了搭建起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项目,王同岳镇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外出调研,通过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总结借鉴发达地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经验,确定把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思路决定出路,确定好发展项目后,王同岳镇党委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积极与该县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电力局等部门沟通衔接,邀请各职能部门从投资风险、预计收益、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可行性调研。另一方面,综合分析各村实际情况,确定将王同岳村、崔口村、杨口村、程各庄村、南京堂村5个集体资源匮乏的村庄,作为项目建设地。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闲置资源焕新生
产业立得住,才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被选定村庄集体资源匮乏的实际,王同岳镇因地制宜,采用“向闲置资源要效益”的做法——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内闲置房,核算下来都有很大面积的屋顶空间,可用来架设光伏发电板。至于屋顶资源不足的杨口村,则依托坐落于该村附近的“京津冀蔬菜测评中心”,在测评中心办公楼楼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产生收益归杨口村集体所有。
解决了项目选址问题,光伏项目顺利上马。截至2023年初,包括王同岳村装机容量115千瓦、占地面积41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下转A3版)
(上接A1版)杨口村装机容量为110千瓦、占地面积410平方米光伏发电项目在内的5个村级光伏发电项目相继建成,并成功并网。至此,“阳光收益”成了王同岳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一张亮丽名片。
长效运营 稳定收益 集体经济得活水
“光伏项目上马一年,村集体一共收入了5万多元。最近我们村里绿化栽种的树木,后街水泥路的日常维护用的都是这笔资金!”王同岳村党支部书记魏晓帅乐呵呵地说。接下来,村里还打算用剩下的资金对几十盏路灯统一维护。除了王同岳村外,其他建设光伏项目的村子也都受了益:杨口村福禄公园添加了更多的便民设施、程各庄村修整了部分破损路面……“有了光伏,村里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俺们主要用这部分钱搞了村庄绿化,栽了玫瑰、木槿等等,乡亲们都说村里越来越漂亮了!”崔口村党支部书记崔亚磊说。
王同岳镇光伏项目负责人刘颖介绍,光伏项目运行年限在25年左右,每年能为每个村带来6万元左右的收益。“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村庄的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光伏产业,确实给全镇发展带来了全新思路。”王同岳镇党委书记王广胜说道。下一步,王同岳镇将以点带面、整片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应建尽建”“宜建尽建”,让光伏发电成为既有“光景”又有“钱景”的富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