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果蔬产业鼓起农民腰包
时间:2024-05-29 09:31:44 作者:本报记者 王天祥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日,走进武邑县贾寺院村贾兴彪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设施蔬菜大棚里,只见西瓜蔓交错生长,绿意盎然,黄花点缀其间,结出了一些水润的小西瓜,招人喜爱。棚内10余名工人正忙着给瓜秧顺蔓,管理瓜秧,提高坐果率。他们说起甜王西瓜很快就要上市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个品种的西瓜耐旱省水,管理简单,结出的西瓜皮薄肉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销路不愁,亩收益能达上万元。这几年,咱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更有奔头了。”村民贾兴彪开心地说。
“我们贾寺院村主要种植西瓜、甜瓜、西红柿等设施果蔬,村民们铆足了劲,齐心干,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20万元,脱贫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说。
近日,在龙店镇西王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羊肚菌大棚内,一株株肥硕饱满、个大肉厚的“小伞”破土而出,长势喜人,20余名工人忙着采摘、装箱、削根、分拣,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
“目前,合作社共有9个菌棚,30余亩,亩产可达500公斤。按今年市场价格,品质好的羊肚菌每公斤110元左右,预计可实现收入180余万元,带动430余户脱贫户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产品经过经销商加工后,按等级销往广东、深圳、云南等地。”西王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狄建明说。
不断加强精品培育,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品牌。为此,武邑县围绕建设三园、两片区、两基地、一个示范区、N个重点果蔬村的发展思路,全面打造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和环京周边果蔬生产基地。
“去年,我县围绕打造高品质果蔬产业,重点新建和打造3个园区,提升改造两个片区约6000余亩。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我县投入1100万元衔接资金,实施高品质果蔬示范区项目,可带动23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至3万元,持续带动2600余人增收致富,人均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武邑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说。
近年来,武邑县围绕打造高质量的果蔬品牌,培育出武邑红梨、绿色韭菜等60多个高端安全食品品牌;围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培育了黄口大枣、志豪羊肉、乐盈鲜食玉米三个区域公用品牌。同时,该县积极鼓励企业注册商标。袁氏香油、黄口大枣、古早清凉等特色品牌驰名华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创响武邑品牌。
在韩庄镇国英家庭农场,10余名农村妇女正在把成熟的芽苗菜打包装箱;农场负责人李治国正举着一盒芽苗菜通过直播平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产品。“芽苗菜最高价每斤卖到19元,每天有200多个订单,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目前,我们正在与日商谈合作,计划销往国外。”李治国说。
李治国依靠电商把芽苗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武邑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他组建了专业电商团队,注册了“鑫绿雅”商标,各种芽苗菜产品在京东、拼多多、“扶贫832”平台上卖得很好。在他的带动下,该镇50多户贫困户依靠芽苗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下一步,我县将实施果蔬产业提升工程,打造1000亩高品质果蔬示范区,依托现有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研究院所加强合作,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品质果蔬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武邑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