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屋场 共享和美村景
时间:2024-06-11 10:04:50 作者:唐旭 鲍捷讯 来源:农民日报
青石板铺成的乡间小道,潺潺流淌的清澈河水,分类明确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村边道路一侧,树枝上回响着婉转动听的鸟鸣……走进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华林村,一幅清新的乡村画卷在眼前舒展。
华林村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在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刚刚富起来的村庄,如何美起来?“大拆大建、投入大量资金不现实,要搞好村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华林村党总支书记范志祥告诉记者,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还需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和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华林村逐渐摸索出“三个一”建设模式——群众出一些、社会投一些、政府奖补一些。为打消大家顾虑,村里组织村民前往长沙市望城区、浏阳市等地实地探访。从外地“取经”回来,村党员干部率先行动,整治房前屋后卫生、清理修缮水沟、引导家家圈养禽畜……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在休闲广场晒太阳的村民陈克明告诉记者,修建小广场、凉亭和休闲步道时村里人都来帮忙,省了不少人工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陈克明说。2021年以来,华林村按照这个模式打造了4个美丽屋场(“屋场”即自然村)。
提起村民出工出力,家住衡龙桥镇樟树咀村筒车坝美丽屋场的刘国文打开了话匣子。“休闲广场的老石磨、环村步道的瓷砖、垒院墙的鹅卵石都是村民自己提供的。”刘国文告诉记者,村里的泥瓦匠带头组建了施工队,利用鹅卵石、红砖、青石板等农村常见元素建设美丽屋场,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融合本地的乡土特色。
环境整治有没有成效,村庄有没有变美,村民最有发言权。筒车坝美丽屋场村民如今空闲时都喜欢到村里的小广场上活动,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河道旁的垃圾堆不见了,小院里种上了蔬菜、桃树,比城里住着舒服。”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唐浩华的幸福感、满足感溢于言表。
华林村和樟树咀村的变化,是赫山区以“美丽屋场”为抓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2022年开始,赫山区出台《美丽屋场创建工作方案》,坚持用好“群众的脑、干部的嘴、专家的手”,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以不触碰耕地保护红线为原则,确保不违法建设,形成《美丽建设一张图》,规范建设模式、区域和方向,并创新探索“1+6”美丽屋场建设模式(“1”即一个屋场一个主题,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6”即屋场公共区域建设的6个元素:一块干净水域、一个活动广场、一个休闲凉亭、一条健身步道、一个公共厕所、一面文化宣传墙)。
在建设中,赫山区建立起3个“三分之一”的方式美丽屋场建设筹资模式,即群众投资投物、投工投劳占三分之一,社会力量捐资助建占三分之一,财政资金占三分之一。通过“财政出资+立项争资+群众筹资+能人出资”的多元投入机制,解决建设资金难等问题。
美丽乡村建得好,如何管得好?赫山区同样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在泉交河镇新松桥村同心美丽屋场,一张“美丽屋场管理制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管理制度”不仅明确了“不折一花一木、不焚烧垃圾”等保护屋场环境的细则,还明确了一周打扫屋场卫生的卫生员值班名单。
“轮到值班,我们早晚都会来管理的片区打扫一遍。”正在打扫卫生的叶赛群告诉记者,随着村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他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少。
除了发动村民参与,包括同心屋场在内,赫山区多个屋场都成立了屋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形成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机制,长久实现村庄整洁和生活宜居。
“我们是50多户的屋场,屋场组织村民利用庭院、零散土地种植黄桃,并负责销售。收入六成归农户,四成反哺屋场,用来支付屋场建成后的管护费用。”刘国文告诉记者,去年筒车坝屋场村民成立了屋场管理委员会,管理屋场内环境卫生等问题。
如今,衡龙桥镇筒车坝美丽屋场游人如织,岳家桥镇石坝口村露营基地烟火气升腾,新市渡镇自搭桥游乐场成了亲子出游好去处……赫山区已建成的135个美丽屋场处处生机盎然。因地制宜做好结合文章,让美丽屋场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互相促进,或发展庭院经济,或做强文旅融合,或布局特色产业,赫山区正以多元整合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