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变:村貌新了 保障稳了
时间:2024-07-03 10:28:04 作者:朱凌青 孙宗亮 来源:农民日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全面深化改革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百姓冷暖、民生福祉,各地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推出一系列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办好了一件又一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
十年来,我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十年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春风拂面,从医疗教育到养老就业,从特殊群体的关怀到“一老一小”的照护,每一项政策的推进,都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十年来,农民幸福感不断攀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知可感的民生变化不只体现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上,更写在农民日渐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里。
路畅灯亮、户洁庭美、水清村绿——拥抱宜居新家园
大别山南麓,水秀山清。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田堂村村民万文昌在家门口等待孙子放学。“现在村里的沥青路修得又宽又好,孩子们在乡里上小学,校车能直接送到家,太方便了!以前我们出村要翻山越岭,现在到乡里只要5分钟,到县城仅需20分钟。”万文昌捶了捶自己行动不便的双腿,欣慰地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乎村民生活质量,面对长期以来的城乡基础设施配备不均衡问题,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度是一件惠农、利农的民生工程。
十年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4年底的388.16万公里增长到460万公里,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管养水平、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显著提高。2020年底,全国范围已经实现了“县县通大电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村村通动力电,有力保障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比十年前自来水普及率提升10个百分点,新增1亿多农民喝上自来水。截至2023年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9亿,5G网络已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
但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能硬套城市发展经验,应充分考虑各地农村经济、地理、文化等条件,合理盘活农村现有资源,实事求是推动农村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空心村,很多农房、土地都被闲置,脏乱的环境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一年也不愿意回来几次。为扭转这一现状,新津区联手建筑商以“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理念,利用张河村闲置土地、农房资源,打造共享农庄特色民宿,让农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农品变礼品。如今,张河村共享农庄特色民宿带动当地农民创业29家,就业400余人。
在特色农庄的带动下,村民不但赚到了钱,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很多村民都感慨:“每天都会在村里转转,环境好了心情就好,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
如今,路通了,心畅了;灯亮了,心暖了……村民不但体会到基础设施完备度提升带来的便利,也享受到了更整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023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国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乐享幸福服务圈
起背式观察床、输液椅、氧气罐……走进山东省薛城区邹坞镇北安阳村卫生室,只见这里宽敞整洁、诊间布局合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康复室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远程心电图仪、壁挂式全科诊断仪、AED等设备,药房配备300余种常用基本药物,可以诊治60余种门诊常见病。
看病难、看病贵曾是农村居民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正在北安阳村卫生室检查身体的北安阳村村民周长兴回忆道:“以前村卫生室条件不好,我们有点头疼脑热,就要跑到外面大医院去,非常不方便,能扛就扛过去了。”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农村医疗养老机制。如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同时,为应对近年来农村老龄化,2023年全国的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医师超过2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工作,不断拓展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径,使原来相互独立的医院和养老院联系了起来,乡镇医养结合养老院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敬老院共有1.6万个,床位168.1万张,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约14.5万个。
在当前农村医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的背景下,一个仍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建立具备成熟医疗养护能力的乡镇养老院需要很大成本,而医养结合养老院的收费对于一些农村老人来说稍显高昂。如何让这一民生工程落地?
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当地政府尝试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来解决乡镇养老院和农村居民双方的资金问题。“我们对符合规范的养老院按床位进行补助,也为住院老人提供相应的长效护理项目报销和免费的长效护理时间,既降低了养老院的运营成本,还解决了农村老人的资金难题。”莱西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长期护理保险外,全国各地也涌现了许多“破题”举措,包括医共体、互助养老食堂等。
一头关爱“夕阳”,一头守护“朝阳”。近年来,各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截至2022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76.01%,比2012年增长35.29个百分点。
在甘肃省灵台县邵寨镇,邵寨学区中心幼儿园面积并不大,却展现了一所乡村幼儿园特有的活力。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耕耘自己的小菜园,体验扎染、泥塑,制作邵寨手工面……千年古镇就是课堂,乡土资源就是课本。
闲有所乐、情有所寄、心有所依——共筑文化新天地
“以前家里穷,从小就有个梦想,想着上报纸、上电视、当歌星,这些梦想虽然我实现不了,但我想让我的父老乡亲过一把明星瘾。”近日,在山东省平阴县玫瑰镇庄科村乡村大舞台上,平阴县首届农民歌手大赛发起人王祥坦言。
比赛现场,无论是报名参赛的选手还是十里八乡前来围观的群众,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35岁的选手张宝良职业是外卖员,他说:“我平时很喜欢唱歌,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很希望有个平台能够展示自己。”
随着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效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近年来,为解决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问题,各地积极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乡进村,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为农民群众提供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平台。
在贵州省台盘村,“村BA”受到的关注一浪高过一浪,不少人都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贵州“村BA”;在福建省浦城县殿基村,村里的歌唱队、舞蹈队等团体在网络进行直播表演,也是好评如潮;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台岭乡,拥有万余册藏书的开云书房成了孩子们的暑期乐园;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己略乡夯坨村,村民成立的乐队让这座三面临崖的偏远村庄成了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村”,吸引全国各地网友购买当地特产、前往山村旅游……
文化既滋润着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应。以“村BA”为例,这一始于2018年贵州台盘村的民间体育盛宴,不仅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贵州农村矫健的身姿,还推广了贵州文化,芦笙、民族舞蹈、摆王木鼓、齐跳多耶等民俗演出,贵州通过“体育运动+民族文化+地方美食”使得“村BA”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还使贵州文化迅速出圈。
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当事关农民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得到改善,当凝结在他们眉头的烦恼变成了绽开在脸上的微笑,这些汇聚成了十年的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