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责任落实抓推进,压力传导常态化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分管同志靠前指挥。市委农办切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统筹协调,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制定县区和市级行业部门职责任务“两个清单”,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工作;创新“双月推进”机制,采取“现场观摩+工作通报+经验交流+表态发言+安排部署”模式,用好学、评、问“三字诀”,切实传导压力。根据工作形势和重点任务,选取工作先进镇村,组织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和市县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工作督导和日常发现问题开展评比,现场通报并安排先进县区交流经验、后进县区党政负责同志表态发言,抓两头带中间传导压力。紧盯推进会上部署的阶段性任务,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研督查办和市巩固衔接办持续跟踪督导问效,下次推进会上继续通报任务完成情况,以工作闭环压茬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
聚焦核心指标守底线,监测帮扶精准化
全市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持续拓宽监测预警渠道,坚决防止整乡整村返贫。持续拓宽防返贫监测预警渠道,细化形成一月一提示、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一周一抽查、一季一预警“六个一”工作法。今年共纳入监测对象316户978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531户1538人,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着力完善帮扶政策体系,投入3030万元设立防返贫帮扶救助基金,对因病、因学、因住房安全、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救助标准,从源头筑起防返贫“保障网”。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排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无失学辍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全覆盖,集中救治大病患者15267人,签约服务4类重点慢病患者55399人,救治率、服务率均达100%。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农房安全和安全饮水隐患排查整治,年内实施危房改造765户,安排3亿元集中解决50万人季节性缺水等问题,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政策落实促联动,群众增收多样化
以脱贫人口增收为核心关键,产业就业双向发力。加快实施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4个百亿级和小杂粮、中药材、红枣、肉牛、生猪5个十亿级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安排产业奖补、果业发展、光伏产业等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4亿元,安排资金1595.4万元推广庭院经济。深入开展消费帮扶重点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食堂、进社区、进网络“五进”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同步扩大域内、域外两个市场,探索形成“5522”消费帮扶模式,截至目前,消费帮扶3.13亿元。组织开展小额信贷“春季行动”,系统摸排脱贫户贷款需求,切实加强监测和贷后管理,确保应贷尽贷,2024年发放贷款1.96亿元。积极打好就业岗位推荐开发、技能培训提升、劳务品牌打造、务工补贴发放、以工代赈项目等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2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发公益岗位1.4万个,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149.9万元。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2062人次,实现就业717人。安排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356个,预计带动2436人就近就地务工就业。
聚焦资金保障稳投入,监督管理精细化
坚持“稳投入、严监管、提绩效”,确保资金项目效益最大化。目前已落实中省市县衔接资金23.93亿元,其中,市级投入9亿元、县级投入5.05亿元,投入力度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严把资金项目“六道关口”,统筹谋划项目库抓规划,实行市、县、第三方联审抓精准度,提前下达资金抓保障,跟踪督办抓支出进度,完善“重点监督+日常监管+联合督查”工作机制抓监管,强化预警监测抓资产管理,切实提升衔接资金项目针对性、实用性、使用率和安全性。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项目库和项目计划市级联审3次,储备项目5616个,目前衔接资金支出达到中省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要求,积极探索盘活经营性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全面规范帮扶资产管理,2023年全市形成的帮扶资产已全部确权移交并建立台账。
聚焦选训管用激活力,关心关爱具体化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同约束并重,确保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实行驻村干部“双点到、双报告”,持续压紧压实派出单位和派驻乡镇双重管理责任。创新推行差异化交通补贴、优先提拔重用、“四优”表彰展示等关心关爱十项措施,划出驻村干部提拔比例不低于1/3“硬杠杠”,全市相关会议多次通报提拔使用情况,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帮扶动力。将“年内至少干成一件实事”纳入驻村第一书记年度考核指标,2023年度考核“优秀”的46名市级驻村第一书记、98名市级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在当年目标责任考核中直接评优,且不占用本单位指标。召开“四优”表彰大会,表彰全市乡村振兴优秀示范村、优秀帮扶企业、优秀典型案例和优秀驻村干部67个。其中,《中国华能:“陕北横山”品牌赋能产业兴农》案例被推送参与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
聚焦举措创新强帮扶,村企共建实效化
因地制宜发挥企业众多优势,创新开展“村企共建”行动。遴选204家规上企业结对帮扶208个乡村振兴薄弱村,从建强村级党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吸纳劳动力就业、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支持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实施消费帮扶行动7个方面开展共促共建。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工作计划、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机制,构建高效畅通的村企沟通联络体系,严格落实“月调度、季点评、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管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对共建活动和共建企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活动开展以来,组织考核评估3次、下发提醒函5份、约谈帮扶企业10家、表彰奖励优秀帮扶企业24家、形成帮扶典型案例24个,探索形成神木市“‘12345’村企结对”、府谷县“百单位帮百村 百企业兴百村”等村企共建新途径、新模式。今年以来,帮扶企业共投入资金5115万元,落实项目349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68个。
聚焦示范创建树典型,和美乡村建设模式化
按照“三线两河”总体布局和“十优先、十不准原则”,计划利用3年时间创建6个乡村振兴楷模村、5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5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经过全覆盖遴选,确定2024年新创建示范村81个,巩固提升村149个。构建政策体系,制定乡村建设责任、任务、项目三个清单,形成“1+15+3”政策体系(1个总体方案、15个专项方案、3个清单),制定年度乡村建设15方面118项任务。建立健全调度推进机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2024年度楷模村、示范村、省级重点帮扶镇村项目申报,按月调度创建项目建设进展,统筹推动落实。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持续规范创建程序,抽调骨干力量开展示范村创建项目成效抽查评估,确保创建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强化资金保障,安排示范镇、村创建资金5.73亿元。落实市级专项资金6000万元,深入推动6个楷模村创建,实施项目43个,撬动中省市县和社会资金5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