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深耕种业培育“小种子”,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陕西临潼绿色引领提品质,火红石榴点燃“希望之火”;黑龙江五常擦亮“五常大米”金品牌,老字号铸就新辉煌……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涵盖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各地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清单台账,创新思路打法,集聚资源要素,积极引导各地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注重品质提升,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农业品牌。从田间地头到菜场餐桌,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产地环境保护举措正逐步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摆上了百姓餐桌。
品种培优,破解种业“新密码”
绿野无垠连天际,稻香四溢满人间。7月,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万亩制种基地内,绿油油的稻秧像一张绿色地毯,铺满了农田。农民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稻种除草、授粉。
建宁县拥有悠久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素有“北张掖,南建宁”的美誉,全国每10粒稻种中就有1粒来自建宁。近年来,建宁县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积极引进和繁育抗旱、节水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如“旱优73”“旱优113”“沪优2号”等品种,不仅适应了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还凭借高效的灌溉技术和优良的根系结构,实现了水稻生产的节水和高产。同时,建宁县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社会化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广烤烟房烘干种子技术,建成专业化种子区域服务站16个,制种耕种收综合农机化率达83.66%,一系列院县合作的水稻科技成果转化正在“开花结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关键,才能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集结资源力量,攻关重大难题,致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吉林省长春公主岭市是国家唯一命名的“中国玉米之乡”,近年来,公主岭市积极打造种业新高地,自主繁育玉米品种410个、水稻品种155个、大豆品种48个,形成了“公主岭种子”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种子集散地;湖北省荆门京山市推进新品种试验筛选、品种抗性改良、桥米增香和分子标识等技术攻关,培育具备分子标识的“京山桥米”原种专利,年产“京山桥米”种子315万公斤以上,满足京山桥米50万亩的换种需求,富硒、控糖等功能性桥米新品种相继问世并投入市场,昔日“御米”成为百姓“家常”。
品质提升,激活产业“新引擎”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主产区,全区水产养殖面积9.4万亩,渔业总产值2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水产养殖空间及效益被进一步压缩,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淡水渔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水平,近年来,吴兴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全域开展养殖尾水治理,采用“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优先发展加州鲈、罗氏沼虾、翘嘴红鲌、鳜鱼等名特优品种,加快全区水域滩涂科学开发利用,为健康、绿色和高效水产养殖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推广稻鱼共生、水旱轮作等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水产品的品质,还有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全区规模养殖主体已全部纳入‘渔业产业大脑’(浙农渔)应用管理,并建成了湖蟹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多个平台,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信息采集与监测,产、供、销、管理等数据上图,做到从基地到餐桌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吴兴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就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海南省文昌市成功培育出具有高膳食纤维、低糖,且富锌硒、特殊香气等特点的优质品种,同时还繁育出具有低GI、低谷蛋白、富VE等一系列功能米品种。为确保稻米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文昌市建立了完善的稻米质量监测体系,对稻米进行定期抽检和评估。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对稻米生长过程进行精准监测和管理,同时还加强了对稻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稻米的加工精度和品质稳定性。
品牌打造,增添产品“新内涵”
每年三四月,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茶园里,翠绿欲滴的茶树层层叠叠,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茶香。采茶工人身系茶篓,穿梭在茶垄之间,他们手指灵巧地轻轻一摘,便将嫩芽收入囊中;众多游客也沉浸在这份田园乐趣之中,他们亲自上阵,体验着采茶和古法炒茶工艺,并走进机械化茶叶生产车间感受科技制茶……
徽州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近年来,该区全力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融合发展,擦亮黄山毛峰新“茗”片。全区茶园实现生态化管理,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面积不断扩大,生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显著增加,名优茶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其中谢裕大、光明两家茶企连续多年跻身“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此外,培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3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为黄山毛峰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800公里外的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对镜当空、吟诗赏月的沉浸式楚风竹宴剧场《竹海幻境》正在万亩竹海中上演。演出以屈原在桃江生活期间的经历为创作蓝本,以数字程控等科技赋能的“宴+演+剧”的新模式,让幻境变得可见、可饮、可食、可感、可敬,带领观众跟随屈原共赴一场竹海里的风雅盛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赏体验。
据了解,桃江拥有竹林面积115.6万亩,笋竹种植基地19万亩,立竹总量2.56亿株,楠竹蓄积量居湖南第一、全国第三,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竹产业示范县、全国最大的复水笋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希望用文化助推桃江竹产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桃江‘屈原第二故乡’‘南竹之乡’‘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张金字名片有机融为一体,擦亮桃江面向世界的文化新名片。”桃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标准化生产,筑牢舌尖“新防线”
走进山东省临沭县的山东金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店头镇养殖场,只见3层高的笼舍内,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仔正惬意地享用着量身定制的“营养大餐”,它们或低头啄食,或“叽叽喳喳”交流着……管理员只需轻触控制面板,一台台先进的自动喂料机便沿着预设轨道缓缓移动,精准地将饲料送达每一只小鸡的嘴边。此时,另一侧的自动清粪机也迅速响应,通过传送带将粪污集中送到鸡舍外的运输车辆上,再送至腐熟车间发酵成有机肥,整个过程既环保又省时省力。
“上料、喂水、刮粪、控温、通风等环节都能实现自动化控制,鸡舍内3.8万羽白羽鸡的日常吃喝拉撒,1个饲养员就能搞定。”该养殖场场长房现辉介绍,养殖场建有高标准鸡舍39栋,采用3层立体笼养,单批存栏150万羽,年出栏可达1000万羽。
养鸡用上了科技,养牛也绝不逊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红旗村“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场内,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沐浴着阳光,或站或卧,悠然自得地嚼食草料,饲养员忙着清理牛舍、添加草料,精心照料着这些“宝贝”。
肉牛产业是泾源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泾源聚焦打造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建成标准化暖棚牛舍50万平方米、青贮池10万立方米,年种植优质玉米12.5万亩、加工饲草25万吨,逐步实现了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处理科学集中无害化,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如今,标准化生产模式正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器。在各地实践中,政府、企业和农户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通过制定和执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共促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环保,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