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黑龙江省黑河市作为农业大市,将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衔接,扎实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没有新型城镇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黑河市城镇化率66.9%,保障进城农民合法权益是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重中之重。我市将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构建产业升级、人口聚集、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实施城市落户城镇“零门槛”,健全完善黑河农村人口投亲落户城镇不受年龄限制、购房落户城镇不受房屋面积限制、经商(务工)落户城镇不受投资(纳税)金额限制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进城落户,共享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让进城落户农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全力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进城落户农民再无后顾之忧。同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清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富则国富、农民强则国强。黑河市农村人口44.7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4.8%,让农民富裕起来、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将聚焦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确保与乡村振兴任务相协调、相配套。立足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和富民产业这个重点,积极建立健全农村特色养殖、定制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支持政策机制,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主业”发展格局,擦亮“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县域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增值效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百村精品、千村示范、万村创建”行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紧盯农村居民、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激发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让脱贫成果基础更牢、成色更足。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度机制,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安全“大粮仓”。农业稳则大局稳、粮食安则天下安。黑河市有2900万亩耕地,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主产区,黑河市将坚决扛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实施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积极争当黑龙江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主力”,健全完善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法、良制和粮食减损相结合的粮食综合生产提升机制,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最严格的黑土地保护制度,深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制度体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种源“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五大连池国家大豆种业现代产业园和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大豆种业硅谷”,以种子安全服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黑河市委书记 李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