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该省农产品出口呈整体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纺织品和机电产品的主要创汇商品。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扬帆出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以下简称“杭州海关”)积极开展“智关强国”行动,通过数字赋能、智慧监管、优化服务与提升通关效能等多方面的努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智慧监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飞行高度85米,视野清晰……”日前,在无人机的配合下,杭州海关所属丽水海关对辖区青田县东源村出口香椿种植场基地开展核查工作。通过无人机,大范围、近距离掌握基地作物种植、农药使用、杂草防治等田间管理情况。
丽水市盛产优质农产品,出口需求旺盛。但该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果园、种植场布局分散,且位于地形崎岖地带,给海关监管带来挑战。立足监管工作实际,丽水海关打造“智慧果”出境果园管理平台,开展无人机智能化辅助作业,有效解决传统监管方式作业效率低下、监管精度不高、系统数据不全、人员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
“从传统的人车盘山出勤,到现在的山脚无人机起降监管,使用智能化设备后,我们的巡查效率大大提升,让山货‘飞出’国门更加高效便捷。”丽水海关科技科科长丁诚炜说。
在舟山群岛,巨轮穿梭不息、集装箱鳞次栉比,吊臂高空起舞……一直以来,传统人力上小岛监管效率不高困扰着舟山海关。8月初,随着远程查验试点模式实施,舟山海关关员通过该系统,让装载着39.3万吨进口铁矿石的“远千海”号轮在100多公里外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货作业,待铁矿石接卸完成,查验无异常即可快速放行。
“我们加快推进水运进口散装矿产品远程查验、进境粮食江海联运监管在线等智慧海关项目建设,并通过‘前伸后延’将传统的进口大宗商品查验扩展集成为全链条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舟山海关副关长周云良说。
优化服务,为企业探寻商机保驾护航
浙江是秋冬西蓝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西蓝花为代表的国产蔬菜种子,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培育出口,不仅打破了外国种子公司的垄断,近年来还推广到了国际市场。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适应进口国对蔬菜种子的植物检疫要求,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组织业务专家赴企业实地了解西蓝花育种情况,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成功取得出口资质。同时,开辟农产品通关“绿色通道”,优化企业出口的属地查验流程和服务保障措施,确保种子出口“零延时”。
金华火腿、南乳汁、红糖馒头……时下的浙江,一些“老字号”国货正走出深巷,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为让百年“老字号”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杭州海关开展前端服务、中期指导、后期保障,并通过“线上申报+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全流程线上服务,实现产品高效出口。同时,严格执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计划,守护食品安全,助推“国味”香飘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海关聚焦外贸走向,牵头了“外贸预测预警气象站”场景建设节点设计,运用前沿数理分析工具,基于各类内外部数据,开发建设“外贸晴雨表”,结合订单等外贸领先性指标,找准影响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性,智能研判未来发展趋势。自“智慧统计”场景开始建设以来,已构建场景累计使用的各类数据超1.2亿条,为外贸形势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提升效能,助力黄金航线“果香四溢”
8月伊始,杭州市区的气温已经超过四十度,跟气温一样火热的是杭州空港的榴莲进口热潮。8月7日,一架装载着1.5吨进口榴莲的飞机顺利抵达杭州空港口岸,这些水果经杭州海关所属杭州萧山机场海关检疫监管放行后,直接由企业从口岸提货到本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并销往全国各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也是最大的榴莲进口国,2023年,仅浙江的鲜榴莲进口额就达50.8亿元人民币。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各项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政策出台,也让越来越多进口水果进入中国市场。
“当前正值榴莲的销售旺季,这段时间订单很多,借助杭州空港与泰国之间的航线,我们公司单日最大报关量接近4吨,主要进口泰国榴莲。”杭州鼎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报关员杨玲玲如是说。
进口水果美味的秘诀关键在一个“鲜”字,对通关时效要求很高。为提高通关效率,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实施提前申报、两段准入、“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不断提升通关速度,助力企业抓住黄金销售期。
此外,为了确保“果篮子”安全,杭州海关强化进口水果检疫监管,运用“智慧审证”功能,辅助校验植物检疫证书等单证内容格式,进一步把控证书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同时针对性开展进口水果剖果检查和有害生物检疫,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严格落实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保障进口水果安全。
“在进口水果送检后,我们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实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自动刷新和获取,确保检疫合格的进口水果可以第一时间通关并上市销售。”杭州萧山机场海关监管一科科长刘艳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