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发威,骄阳似火。行走在重庆市梁平区的林间小道,尽管热浪袭人,但青山绿水尽显风姿,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让人神清气爽。
梁平区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在林业本底资源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深耕自身、向阳而生,坚持“护林、治林、营林、用林”多措并举,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全面推动林长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连续两年获国家级通报表扬、激励表扬。
科技护林,筑牢生态本底
“咚咚……”8月29日,蟠龙镇火情智能监控平台响起了警报声。
老林村林长、网格护林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短消息两种途径同步收到“老林村5组玉滚氹发现火情”报警信息。
数据化带来高效率。平台监测到火情后,立即自动报警,实时画面、地理位置、附近水源、最优到达路线等推送至指挥中心和关联人员手机App,不到10分钟,护林员就到达现场,制止了村民焚烧秸秆的行为。
“有了火情智能监控系统,在发生火情后,能做到1分钟查看、3分钟核实、5分钟出动,对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平区林业局预防科负责人罗弟洪说,全区安装的52个高清摄像头,成功构建了“天地空”一体化的火情处置体系,让梁平护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实现了森林防火连续10年零火灾。
林长制插上“科技之翼”,除了火情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梁平区还运用无人机对全区山林资源进行长效精准的监测;建成双桂湖鸟类AI智能监测站,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展动态监测……一系列的科技护林举措,是梁平区林长制向数据化、信息化、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不断夯实着梁平的绿色生态本底。
创新治林,探究林业难题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林业灾害之一,国家林草局要求全国疫情发生面积和乡镇疫点数量实现“双下降”。
2023年度,梁平区疫点个数下降27.27%、疫情小班数下降25.62%、疫情发生面积下降27.68%、病死松树数下降40.42%。同年12月29日,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推进会在梁平区召开。今年,梁平区林业局向各乡镇(街道)布置了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任务,梁山街道沙坝村护林员曹刚平做好森林防火的同时,在林区仔细观察和记录枯死松树情况:“今年的枯死数量比去年低些。”
取得如此成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最细致的办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控思路,打赢松材线虫病攻坚战和持久战。”梁平区森林资源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站副站长莫伟说,在山林中疫木现场清理和处置必须彻底,杜绝疫木流失,是两个关键环节,抓住了就能大大减少疫情传播。
梁平区还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松材线虫病防治结合起来,创新探索松材线虫病的主动防治方法。
莫伟介绍,2021年以来,梁平区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创新推进2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将试点区域马尾松比例降低40%,采用清林、采伐、补植等营林措施,悬挂鸟巢招引益鸟等生物措施,对2万亩马尾松纯林进行系统改造,逐步培育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实现松材线虫病防治4大转变,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除治、变采伐治理为系统施策、变疫木焚烧为安全利用、变疫木防控为全产业链发展。梁平松材线虫病防控正式从侧重“应急性”和“单项技术”的传统防控模式迈向集约、高质量全程多方位防控的新阶段。
“实行马尾松林改培,采伐的松木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获得的收益公司给林农分红,每立方米50元。”云龙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飞指着树高已超过2米的改培林带说,新种植的鹅掌楸、枫香等彩叶树种,长成林后村里准备发展生态旅游,言辞间充满期待。
科学营林,改革促进发展
今年7月以来,酷暑难耐。梁平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涌来许多游客,现已接待了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8000万元。而度假区所在的竹山镇,顺势发展民宿100多家,许多林农吃上了旅游饭,实现公司和林农双赢。
这种繁荣景象,就是林权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置”带来的。
何为林地“三权”?是指集体林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前集体林地由村民分散承包,导致林地经营权分散,林权变更程序复杂,大大制约了林地流转积极性和流转规模。
猎神村引进百里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流转林地7400余亩,并在2023年10月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其办理了全区首张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解决了林地权属碎片化问题。此举不仅保障了企业经营权利,更得到银行认可,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集约化开展高产竹林精准培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改革创新几乎不可能一帆风顺。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办理要重新勘测林地面积,每亩根据勘测难度要收取30元至50元不等的费用,办理时间长且勘测费用高,打击了不少业主的积极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原有林权和林地流转范围图为基础,以内业工作为主,简化现场测绘、勘界等流程;减少要件,以主管部门确认的流转范围代替中介单位出具的勘界报告;以村为单位办理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最终达到减少办证费用和缩短办证时间的目的。”梁平区林业局林改专班相关负责人李启立表示。
这一举措有效增强了林权证办理的可推广性,不少业主主动要求办理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
林地经营权有了“身份证”,不仅让企业有了底气,也让银行有了信心。近年来,梁平持续创新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为基础,积极探索放活经营权,引导和规范林地流转,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劳务合作、林木采伐分红、产业带动等多种形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梁平区累计流转集体林地35万余亩,近4万户林农成功入股梁平国家储备林项目,长期、稳定收获各项收益,激活了林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为梁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绿色动能。
高效用林,做好“碳”文章
在屏锦镇新桥社区,走进重庆瑞海竹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竹篾变戏法般在工人手中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一只只精美的仿古灯笼就在他们手中诞生。
“我们以生产、经营仿古灯笼、书案、竹床等家居装饰品为主,还承接以竹文化为元素的展示厅、长廊、凉亭等装饰修建工程。”瑞海竹艺负责人刘万义介绍。
一根竹子能创造多大价值?刘万义有着切身的体会。
“之前,竹子多作为原材料销售,一根仅卖4元左右。最多粗加工做成竹筷,或者深加工做成竹席、竹地板等,而我们的竹家居装饰,其价值远超出一般竹产品。”刘万义指着一把竹椅说,“这样的椅子售价在800元,而18至20根竹子就可以制成一把,价值能提升10倍,随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已达到300余万元。”
据了解,梁平现有竹林面积40余万亩,是重庆市竹林面积最多、竹种最丰富、竹材产量最大的区县,发展竹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竹子再生速度较快,同等面积的毛竹林固碳能力是普通树林的1.46倍,推动竹产业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区林业局产业科科长张帮贵说。
近年来,梁平大力推进“竹木+产业”融合发展。与中林集团签订战略协议60亿元,围绕重竹板材、竹缠绕管道、竹木建材等项目精准招商,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园落地梁平。
梁平区已累计种植各类特色经济林42.4万亩,年产值达17亿元;拥有产业基地44个、竹木加工企业超120家,综合年产值达38.2亿元,带动12.4万农户增收,人均增收9000余元。依托丰富森林湿地资源,梁平年接待旅游康养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收入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