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人欢好“丰”景
时间:2024-09-09 09:14:59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凯 见习记者 韩敏 霍锦彪 薛涛 来源:衡水新闻网
9月7日,衡水湖金秋丰收季第二届开渔文化节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举行。渔民们载歌载舞欢迎八方来客,同时举行祭湖仪式,祈愿风调雨顺、渔获满仓。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现场采访,用文字和镜头捕捉一个个值得记录的美好瞬间,将这难忘的好“丰”景定格在金秋时节。
时间:7时30分
地点:顺民庄村
7时30分,湖面上,顺民庄村的渔民们熟练地操作着渔船寻找下网点,随着一张张巨大的鱼网缓缓上升,一条条肥美的大鱼也浮出水面,鱼跃欢腾时,人笑、景美,好一幅丰产丰收的景象。
“这一船的鱼少说也得有三四百斤,个大膘肥,活蹦乱跳的,大丰收啊!”渔民何义将船靠岸,他身后的船舱里,堆满了渔获。
随着渔船靠岸,渔民们开始忙碌地卸渔获,岸上的家人和朋友们也纷纷上前帮忙,他们合力将一筐筐、一桶桶的大鱼从船舱中抬出,这些鱼在阳光下闪烁着鳞光,散发出鲜美的气息。早已在岸边等候的市民及鱼商们,兴奋地围上来挑选、抢购,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丰收的喜悦在每个人心中荡漾。
“湖里野生鱼的肉新鲜细嫩,每年这个季节都有顾客预定开湖鱼。这不,我一早就赶来进货了。”来自市区的李彪如愿买到了满满一筐花鲢。
时间:9时
地点:衡水湖马拉松广场
锣鼓大赛、衡水湖水上捕鱼演艺、非遗长桌宴、衡水老白干实景酿酒、衡水湖有机鱼市是此次开渔文化节的五大“首次”亮点活动,不仅展示了衡水湖独特的生态魅力,也传承和弘扬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市民的热情参与,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衡水之约》《踏歌行》《只此青绿》《湖城新韵》……现场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共赏这场文化盛宴。“有美景、有鲜鱼、还有表演,真热闹哇!”来自山东省德州市的刘慧欣买了十多条鲜鱼后,又和朋友们一起游转衡水湖。
滨湖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与文化传承使命,深入挖掘和传承衡水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努力将衡水湖开渔文化节打造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盛会。同时,也将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衡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时间:10时30分
地点:衡水湖三生岛
欣赏完开渔文化节的开幕式表演后,记者随着人群来到了衡水湖码头,只见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艘艘装饰一新的游船缓缓启航,开启文化之旅。
登上三生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红绸装饰的大船,旁边还有许多扎着红绸的小船,喜气洋洋,引得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沿着蜿蜒的小径继续前行,不远处便是热闹非凡的互动区域。游客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有的手持鱼竿,静静等待鱼儿上钩;有的则卷起裤腿,踏入浅水中体验摸鱼的乐趣。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与远处鸽群的咕咕叫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自然交响曲。而那些悠闲觅食的鸽子,也成为了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得游人驻足观赏,甚至还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食物,放在手心,引来鸽子们争相啄食。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三生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故事。
时间:11时30分
地点:衡水湖梅花岛
平时宁静的梅花岛今日也格外热闹,随着游船靠岸,一段优美的古筝琴声飘荡过来,岸边演奏的古风少女和湖中的小舟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传统音乐演奏使得梅花岛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氛围。这一天,衡水湖不仅是渔民的乐园,还成为了传承和教育的场所,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传统与自然和谐共融。
岛内花丛两边,有的游客在野餐露营,有的在吊床旁嬉戏玩闹,还有的在林中玩起了攀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沿着小路一直前行便来到了充满了惊险和刺激的树道天桥,正中设有依鸟类巢穴形态而建的仿生鸟巢,表面由钢筋、绳索搭建而成,中间为镂空设计。游客们跃跃欲试,几人相互搀扶着探索前行。穿过仿生鸟巢,就来到了天桥的最高处。在这里,衡湖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时间:13时
地点:衡湖湾码头南区
游玩一圈回到码头,迎面是两位艺术家在伏案挥墨,手腕转动间,便是一幅花鸟画,兰花淡雅、鸟儿灵动,顿时消散了游客的疲乏。
先闻墨香,后嗅鱼香。一阵阵香气飘来,让人欲罢不能,此时饥肠辘辘的游客寻着香气看到了整齐排放的十米长桌。
“来让一让,鱼宴上桌啦!”随着一声吆喝,一笼笼美食被工作人员抬上长桌。早上刚打捞的野生鱼新鲜可口、梅菜扣肉油润醇厚、红烧肉肥而不腻……长桌旁边是一口大锅,工作人员给排队的游客分发鱼丸汤,白色的鱼肉丸子鲜嫩弹牙,香菜点缀浅白色鱼汤里,让人不禁舌口生津。游客们闻着鱼香,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我是从德州过来的,衡水湖开渔文化节活动很是精彩,景色漂亮,野生鱼更加美味!”“真没想到还有免费的长桌宴,太棒啦!”一声声赞美和感叹交错响起。
用美景震撼视觉、用美味征服味蕾、用真情打动游客,热闹欢乐的氛围洋溢在整个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