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科普 助力乡村建设
时间:2024-09-14 10:34:28 作者:张斯铭 来源:农民日报
当前,农村科普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与城市科普相比,农村科普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受众接受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针对农村居民的科普工作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更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
目前,围绕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法律规范、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关注仍有待提高。
农村科普孤岛化、资源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来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实践站和科普工作队伍等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科普资源较为匮乏。虽然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科普带头人,深受农民的欢迎,但带动性不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引导,影响力不大。同时,科普并未纳入科研机构和高校专技人员的考核中,而这些机构的职称评定机制又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活动缺乏认可和激励机制,使得作为科普重要力量的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受限。
要找准科普定位,完善科普内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态势,对农村科普赋予了新的内容,必须更新观念,顺势而为。坚持思想引领、理念先行,提高农村科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涉及农村老百姓切身利益以及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进行普及。在普及推广农村适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和加大对农民在科学生活、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和谐共荣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应用,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要加强基础建设,打造科普平台。培育和扶持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科普人才,真正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肯定成绩、强化宣传,扩大影响面和吸引力,让更多更强的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科普带头人,为农村科普贡献聪明才智。探索建设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在村庄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从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倾斜,强化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带动辐射功能,提供科学种养的良好示范。
要整合科普资源,发挥整体效能。新时期农村科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技部门要强化对乡村振兴科普行动的规划引领,细化实化重点和具体措施,各地要科学整合科普资源,在活动安排、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加强与科研单位、科普组织和村“两委”之间的有效沟通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科普取得实效。注重发掘科普资源。发挥县级科普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实现乡、村两级科普文化服务全覆盖,推动科普文化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畅通各种自上而下、由城至乡的科普文化输送渠道。依托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制作并推广科普知识的短视频等,寓教于乐。
要坚持创新方式,因地制宜施策。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特征,注重因时因地制宜,精准服务。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开展科普推广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结合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研究和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活动,真正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充分发挥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作用,进村入户进行庭院式培训,有序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增强致富带头人的带动效应。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