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急两用”策略引领农产品仓储标准化和智慧化转型
时间:2024-10-23 10:47:17 作者:王涛 李蕴 来源:农民日报
农产品仓储事关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仓储“平急两用”机制仍不完善,仓储设施标准化、智慧化水平亟待提升,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时分散、急时难调”的布局问题制约集中高效调配,农产品仓储设施的标准不统一阻碍“平急兼容”,农产品仓储设施缺乏统一的“平急两用”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平急贯通”的农产品仓储管理体系,推动仓储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对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建设“骨干集散、前置备储”的农产品应急保供网络,打造急转通道。要构建“平急统筹、急速响应”的农产品仓储管理新模式。立足农产品仓储“平急两用”的战略需求,制定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统筹、急用优先”管理导则,对关键通道、核心库区、重点流程实行急速通行机制,建立急速响应的农产品物资分类备储制度。创新农产品仓储三级物资分类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动态评估区域农产品消费需求、应急状况变化等因素,科学确定核心应急物资、重点保障物资、常规流通物资的品类范围、备储规模和轮换周期,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分类备储标准。探索“统筹集中储备、企业分散储备、农户就地储备”的混合储备新机制,鼓励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应急储备,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整体韧性。同时,构建产销急储协同的农产品应急保供网络。立足国家农产品应急储备布局和产业链供应链储备链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农产品主产区、大中城市群、交通枢纽等关键区域为重点,统筹考虑区域产销平衡、应急响应时效、物流成本效益等因素,创新布局一批“平急兼备、军民共用”的骨干集散仓,建立“产连销、干支通”的快速集散网络。探索“储备+加工+轮换”的动态收储模式,平时服务产销对接、急时陆空直达,实现区域内“一仓调度、多点投放”。在县域因地制宜布局前置备储仓,配备自动化立体库、智能分拣系统等智慧设施,融入“县域商业网络+物流配送网络”,平时服务县域消费、备足应急物资,急时就近快速投放。
建立标准化农产品仓储体系,提升“平急两用”能力。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的战略需求,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仓储设施新建和改造标准,从库型规格、自动化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硬件建设的通用要求和关键指标,实现军地标准的有机衔接和互认互通。依托骨干集散仓和前置备储仓,打造一批农产品仓储智慧化创新应用场景。充分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农产品仓储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农产品入库、储存、加工、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率先实现农产品“产得好、存得优、运得快”。探索农产品仓储数字孪生应用,构建农产品仓储设施数字化模型,实现农产品库存的可视化呈现和远程操控。
创新农产品仓储“平急转换”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保供协同体系。构建农产品仓储“平急转换”机制。制定“平急转换”总体方案,明确平急双轨运行、协同换挡的路线图,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转换”工作架构,形成“一盘棋”思想下的战略合力。研究出台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转换”管理办法,围绕应急状态研判、转换流程优化、部门协同联动等关键环节,编制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转换”操作指南,实现常态运行和应急响应的无缝衔接。加快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两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筑牢农产品仓储设施“平急转换”的法治根基。创新农产品仓储“平急两用”激励保障机制。在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建立农产品仓储“平急两用”改造升级的投融资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产品仓储设施核心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融资方式,破解“平急两用”设施改造面临的资金瓶颈,实现信贷支持与“平急两用”管理的创新融合。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