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优质麦产业发展及单产提升技术
时间:2024-11-29 09:41:48 作者:张颖君 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一、小麦生产概况及新特点
1.中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和消费国。世界小麦年种植面积33亿亩,总产7.5-7.8亿吨。中国小麦年种植面积3.5亿亩,占全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11%,总产超过1.3亿吨,占世界小麦产量的17%。中国小麦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9%。
2.中国小麦产量前10位省份,分别是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新疆、陕西、湖北、甘肃和四川省。前5位省份种植面积合计1744万公顷,占全国71%;总产104万吨,占全国79%。河北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10左右,销往省外500万吨左右,占总量的35%左右。面粉年产量128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4%。
3.中国是小麦单产强国。中国比美、加、澳、俄等出口大国高70%。从建国以来,小麦总产增长了9倍,单产增长了8倍。
4.小麦品质结构逐年优化。我国强筋、中强筋、弱筋小麦品质质量逐年提高。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8.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5.小麦消费结构显著变化。直接食用下降,饲用、工业消费增加。2023小麦制粉消费8400万吨,同比减少100万吨;饲用消费3500万吨,同比增加1200万吨。
二、河北省优质麦产业发展
1.小麦优质的概念。包括籽粒品质、营养品质、制粉品质和加工品质。
2.河北省优质麦产业优势。生态区位优势、生产基础优势、特色品牌优势、市场拉动优势、科技支撑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
3.河北省优质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品种方面:产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质稳定性差,专用性差和综合农艺性状不理想。生产方面:规模化生产水平低、标准化技术不到位、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对策: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培育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消费多元化需求、做强传统食品,提升中强筋小麦比例;优质小麦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推动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一村一(品)种、一乡(镇)一(品)种专业种植,打造集中连片、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区。重点推行“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指导服务、统一收获”全程“六统一”标准化生产。提升专业化收储能力,全程不落地;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三、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
1.播种期
主攻目标:苗全、苗匀、苗齐、苗壮。提升措施:一减三改、四适播种。
(1)品种选择。种植区域、品种审定区域;生产目标:高产、节水、优质、耐盐碱;品种关键性状:抗寒性、抗倒性。
(2)种子包衣。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秸秆传播的病害。
(3)平衡施肥。施肥原则: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增施有机肥。适当增硫和其他微量元素,提高优质麦品质。
(4)精细整地。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推荐采用翻转犁+驱动耙进行深翻整地。
(5)适期播种。邯郸地区适宜播期10月11-21日。邢台适宜播期10月8-18日。石家庄适宜播期10月6-16日。保定以北适宜播期:10月1-10日。
(6)适墒播种。土壤含水量70-75%。
(7)适量播种。邯郸,20~25斤/亩;邢台,21~26斤/亩;石家庄,22~27斤/亩;保定,25~32斤/亩;廊坊,28~36斤/亩。
(8)适深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
(9)播种机械。选择新式等行距或宽幅匀播机械。
(10)播后镇压。适墒镇压,实现一播全苗。
2.越冬前田间管理
(1)旺苗及时进行镇压。
(2)春草秋治,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3)因墒灌冻水,实现安全越冬。
3.春季田间管理
(1)第一次肥水管理。推荐拔节期进行肥水管理,一类苗加强水肥管理、增加穗数和穗粒数;弱苗可适当提前肥水时间,旺苗以控为主,一控到底,水肥需求临界期再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30-35斤。
(2)第二次肥水管理。开花前3-5天,或者到花后3-7天。最好不要在盛花期浇水,尤其不能喷灌。
4.春季病虫害防治
把住第1个关口:小麦返青-拔身前,杀菌剂:选用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三唑酮、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复配制剂,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杀虫剂:选1%阿维菌素40-80ml/亩、或4%联苯菊酯30-50ml/亩,防治红蜘蛛。
5.抽穗至开花期,进行一喷三防
杀菌剂:选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复配制剂,可防治赤霉病,兼防白粉病、锈病。杀虫剂:选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混配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麦蚜、兼防吸浆虫成虫。叶面肥:加入磷酸二氢钾100克/亩或其他叶面肥、复配芸苔素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