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农交会乡村振兴展区扫描
助力乡村振兴,展现社会担当。在今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上的乡村振兴展区里,特设了一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社会力量,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又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助力好品卖出好价?
“好的农产品缺乏好的销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挖掘,第二个就是缺乏人才。”广东军创大学生乡村振兴交流中心执行主任吴邦道说,“所以我想调动两大群体,一个是退役军人,一个是青年大学生。一是可以积极对接战友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组建起了一支有温度、爱农创、懂青年、乐共赢的青年大学生。”
在乡村振兴展区,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特别设立的“广东军创·乡村振兴”专区,组织了退役军人80余家农业企业前来参展,大力推广广东退役军人优质农村创业创新成果。
沙画盆栽、24小时书店大米、土壤修复方案……在满是农产品的展区,军创展区摆出的展品别具一格。
“我们家乡广东廉江的红橙以前常用来宴请外宾,这几年由于轮耕轮种引起土壤酸化,导致口感不是很好了。”今年刚毕业的“00后”“新农人”张博爱毕业后,把自己的大学专业运用到家乡产业上,从种植端帮助农户种出更美味多汁的水果。“这次来到展会也是想把我们的土壤修复方案带去给更多需要它的人。”他说。
“最开始我们从技术上把盆栽跟沙画融合在一起,但是我发现纯粹用技术还不能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需要讲故事,需要有文化,需要有内容,所以除了加入科技,我还加入了文化,就打造了文创盆栽概念,把各种不同的IP和文创结合。”吴邦道说。
从菜市场里的一个普通番薯,到科普研学项目里的番薯盆栽,农产品经过他们的挖掘,在一产到三产的升级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也有了更高的附加值。
好产品还得有好市场。清远红茶、江门陈皮、梅州柚……中国邮政展区里,香气四溢的农产品都来自广东104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打造全省“8+10+N”产业服务体系,广东各个特色产业在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产业布局,联动构建起地市间的农产品协同销售体系,从产到销,让乡村振兴规模化成效持续增长,把特色产业的供应链铺得更稳更远。
近年来,随着“快递下乡”工程的逐步推进,县乡村物流建设日趋完善,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惠农举措,电商、寄递、金融等业务的叠加,才有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开展多渠道供应链对接,解决寄递难、销售难的问题,不仅为村民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也让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