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扶贫
时间:2024-12-03 10:12:32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世界分享中国脱贫攻坚经验时指出:“坚持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发展好特色产业,助推贫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既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也为“全球南方”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路径借鉴。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产业是关键。中国脱贫攻坚经验表明,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明确了这一发展方向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产业选择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许多贫困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产技艺和民俗文化,这些都是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从陕西柞水木耳到山西大同黄花,从黑龙江伊春蓝莓到贵州盘县火腿,这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特色产业表明,只要找对了路子、下足了功夫,“土特产”就能成为对农民脱贫增收起大作用的“香饽饽”。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阶段,特色产业不仅已经成为广大脱贫地区的发展根基,还正在成长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坚持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扶贫”这条路,不仅行得通,还能走得远。
要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突破口。要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上。要内外结合、科学规划,既要听当地农民的发展意愿,也要听技术专家和产业行家的发展建议,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造血”功能。
要着眼群众利益,提升群众参与度。一方面,要“授人以渔”,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掌握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例如种植养殖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电商销售知识等,让更多贫困群众能够参与到产业的各个环节中,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自己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把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好销量的同时,确保贫困群众能够从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与其他地区不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要闯过的第一道关就是“资金关”,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也很难见到“回头钱”。这时就需要政府来搭把手,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配套支持政策等方式,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同时,还要在贫困地区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放眼“全球南方”,特色产业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秘鲁沙漠蓝莓、智利车厘子、泰国椰青、卢旺达辣椒等“全球南方”的特色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消费者看见。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表明,这些“特色牌”能够转化为“优势牌”,这也让我们对“全球南方”的特色产业发展和减贫事业充满信心。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农民唱主角、多得利,是摆脱贫困的重要路径。我们期待更多特色产业成为“全球南方”人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最大底气,更期待“消除饥饿贫困”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