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农业农村该是何种模样?
北京市朝阳区,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座时尚潮流的现代化城区,似乎与“农”字并不沾边。实际上,1.55万亩耕地、19个“乡”的建制,共同构成了朝阳农村地区的版图;且朝阳区目前依然是北京13个涉农区之一,肩负着首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农”,是朝阳区抹不掉的底色,近年来,该区积极建设数字农业先行区、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乡村建设样板区,并逐步探索出大城市近郊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日前,记者来到朝阳区,穿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走乡村进农园,感受都市田园梦的现实写照。
挖掘农业多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新场景
前不久,临近首都国际机场的金盏乡,一片航道下的大田景观火爆“出圈”。呼啸而过的飞机、鳞次栉比的高楼、红黄绿相间的彩色稻田,构成了一幅惊艳的田园画卷。
大都市里怎么会有稻田?据金盏乡乡长芦爽介绍,这是该乡按照朝阳区“多元种植+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利用首都机场南侧的700亩林地和330亩农田打造的大田艺术彩绘基地。
近年来,朝阳区适应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挖掘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建设都市田园、花园、校园、家园,让市民品味农耕文化的魅力。
都市田园,风吹稻浪。在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内也有一块水稻田,称为“固伦稻香”。今年秋季,这里举办了开镰节活动,公园与孙河乡、朝阳区教委合作,组织孩子们走进稻田进行研学,了解水稻科普知识,并用传统手工方式割稻、捆稻、运稻,体验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漫步朝阳农村,美景俯拾皆是。围绕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今年,朝阳区梳理19个乡的农游点位资源,设计发布了时尚农游之旅、农情绿趣之旅、农趣悠享之旅等5条农文旅融合线路,通过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抬脚”就能享受到松弛感的场景,满足都市人群对农业休闲旅游的需求。
“这5条农文旅融合线路涵盖朝阳农村地区生态公园、农业园、博物馆、体育小镇、文创园和网红打卡地等,充满朝阳特色。”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士博介绍,今年以来,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8.6%,朝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整治人居环境,由内而外建设和美乡村
黑庄户乡小鲁店村以金鱼养殖闻名,多种花色品种的观赏金鱼远销海内外,是京郊久负盛名的“金鱼之乡”。自2018年朝阳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立足实际,以“延续北京传统民居风貌,保留村落原始肌理”为理念进行全域民居改造。
目前,小鲁店村110户民居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记者看到,大部分民居已经基本建成,建成后的民居均为二层楼房,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是北京古风建筑风格,意蕴悠长。
“我们还正在将宫廷金鱼元素融入现有民居建筑、村庄标识、公共空间等,打造‘京韵农味’的宫廷金鱼主题村庄,把这份‘乡愁’融入到村居建设中。”小鲁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华说。
为将小鲁店村打造成为北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60万元,支持小鲁店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同时,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朝阳区将把小鲁店村渔场打造为智慧渔业展示基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小鲁店村是朝阳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完善现状村庄和平房片区基础设施,朝阳区乡村风貌实现了由内到外的美丽蝶变。
更引人关注的是,朝阳区注重延续村落文化肌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挥11个乡村文化大院和1947支群众文体队伍作用,举办郎枣园文化节、河畔边音乐会、崔各庄奶子房庙会、小红门鸿博庙会等富有特色的农耕农趣农味活动。近两年,还表彰了63名农村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佳人物和优秀人物,以榜样精神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发挥科创优势,打造都市现代田园样板
眼下,万物开始凋零,而在朝阳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孙河乡郎枣园的智能温室里,却是绿意盎然。
在航天小西瓜智能温室内,一个个长着锯齿条纹,椭圆美观的小西瓜,错落有致地“吊”在瓜藤上。采摘、拍照,游客忙得不亦乐乎。而在草莓种植温室内,一排排钢架上从椰糠中长出的草莓秧苗整整齐齐,娇嫩诱人的草莓即将成熟上市。
“今年,我们加载智能装备,集成数字技术与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设施蔬菜、水果生产全环节数字化。还建了直播间,把产品卖到全国。”郎枣园管理人员马贺辉介绍。
科技赋能农业,是朝阳区都市农业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该区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集聚的区位优势,加快应用高新技术装备,保护培优特色品种,大力推进数字农业,为朝阳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积极推进种业振兴。实施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培育出凤尾高头、龙睛球2个金鱼新品系,小鲁店村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观赏鱼产销基地。推动郎家园枣品种提纯复壮,投入60万元建设育苗基地25亩,改良老化枣树3000余株。保护开发核桃纹白菜、口味番茄等特色蔬菜品种,提高产出效益。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制定出台《朝阳区数字农业农村工作方案》,建立区级数字农业农村工作专班。探索运用数字农业平台,强化农情监测分析。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设施蔬菜),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全环节数字化。
如今,朝阳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澎湃。除了为郎枣园数字赋能外,还与中信农业打造种业项目基地,推动龙头企业落地,致力于育种创新;朝来农艺园发展连栋温室多层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植入科普教育、国际交流等功能,建设都市农业会客厅,2023年被评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与朝阳区签订战略合作,为其提供强大的农业智力支撑。
乘势而上谱新篇。下一步,朝阳区将立足首都战略定位,着力在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化改造、园区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多功能开发等方面加快推进、率先突破,打造体现北京特色、全国领先的大都市现代农园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