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堂”托起“大民生”
时间:2024-12-24 09:36:52 作者:韩敏 张悦 来源:衡水新闻网
菜品丰富,还送餐上门!日前,记者来到故城县里老乡后里老村,看到村里有这样一处以“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为主要经营原则的“孝老食堂”。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便捷贴心的配套设施、科学合理的菜品搭配,无不彰显着后里老村对老年群体的浓浓关怀。
后里老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转移,“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加重。为切实解决农村老人“就餐难”问题,今年9月,村“两委”干部共筹集资金40万元建成“公益+村集体”运营模式的“孝老食堂”,主要服务对象为后里老村及其周边行政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食堂采取“集体多出点、群众少拿点”的运营方式,老年人可以通过“三出”方式用餐——出钱,即60岁及以上老人支付成本费用餐,70岁及以上老人只需支付2元费用即可用餐,80岁及以上老人免费就餐;出物,即将自家种植的蔬菜、粮食提供给食堂,按照市场价抵扣餐费;出力,即通过择菜、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抵扣餐费。此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幸福敲门”行动,以“一餐热饭的温度”让他们感受到村集体的温暖。
“孩子们不在家,来咱村里食堂吃饭挺好,热乎的饭菜吃到嘴里,心也跟着热乎了。”后里老村村民叶子西说道。“现在,村里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得到了切实改善,他们吃得香,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后里老村党支部书记解观峰介绍,食堂每天推出不同的菜品,日均接待50人左右。
后里老村“孝老食堂”让独居老人们走出“小圈子”走进“大家庭”的案例,只是故城县里老乡近年来多措并举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里老乡党委副书记贾文岩表示,里老乡将从资源整合、资金筹集、志愿服务、力量动员等角度入手,将“孝老食堂”赋能为邻里互助、孝老敬老、和谐治理的综合平台,打造农村养老服务新亮点。
近年来,故城县以服务关怀老人、传承中华孝德为切入点,聚焦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和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就餐问题,根据各村群众需求大力推进“党建+居家养老+孝老幸福食堂”服务新模式。
目前,全县已有包括西牟村、前孟疃村、后里老村在内的十余个村庄设立了“孝老食堂”“百姓大食堂”,平均每日为超过300位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切实解决了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同时还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忆往事、拉家常的好去处,使“养老”向“享老”转变,“小食堂”成就老人“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