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4-12-26 09:17:04 作者:井贵珍 来源:衡水新闻网
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的使命,更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阜城剪纸是我市文化产业之一,以其独有的魅力绽放出绚烂多姿的风采。以阜城剪纸为例,探索我市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衡水优势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市乐器基地获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画、乐器、剪纸等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加快,美术画材、青铜铸造、游乐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但是乡村文化产业面临着基础薄弱、创新不足和人才短缺等挑战。阜城剪纸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传统的中国绘画为基础,并保持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等诸多形式,兼收并蓄古今各地剪纸艺术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保留了其他流派剪纸的朴实浑厚,更具有了通灵多变、淳和雅健的神韵。同时选材广泛,大千世界凡可入画者皆可在手中剪出,山川、树木、花鸟、人物、草虫、走兽及书法作品无不形神具备,情景交融,栩栩如生,令人称奇,逐渐形成了线条流畅、色彩单纯、形象鲜明、构图严谨、造型优美的特点,2016年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城剪纸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品牌影响力不高,创新能力需加强,人才培养机制需健全。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新时代新征程,要聚焦问题,破解影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状况。优化政策、规划先行、服务到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税收、金融支持,并监督政策执行。编制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职能,提供全方位服务。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打造良好政策环境,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加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市场和展销中心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村文化产业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稳定运行,为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产学研融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提供政策和融资支持,建立孵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维护企业权益。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研发水平。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与旅游、电商等产业合作,开发新业态。通过增强创新动力和成果转化,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培育产业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鼓励开设相关专业,支持校企合作,提升培养的针对性。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创新精神的带头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社会对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的认可。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手段。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产业与电商业融合,拓展销售渠道,开发地域特色文创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意性与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农产品包装和营销,实现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共同发展。
加强宣传推介。产业发展离不开宣传推广。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技术,在线上线下开展多样化活动,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的宣传推介,提升其影响力。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挖掘相关文化内涵,讲好产业发展故事,营造浓厚的乡村特色文化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文化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