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2024-12-31 10:29:17 作者: 宋晓龙 王农 来源:农民日报
科学的乡村规划是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乡村是一个系统,乡村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制乡村规划,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好县域统筹这篇文章,运用分类施策方法,明确农民主导原则,体现多规合一特征,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空间布局来看,要做好县域统筹这篇文章。县域具有城乡联系紧密、地域范围适中、文化同质性强等特点,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乡村规划,也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要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站在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视角,把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以县域为整体开展镇村布局规划,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做好乡村规划县域统筹。要坚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乡村地区人口变化趋势,整体优化县域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科学引导和配置空间资源,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形成县域整体优势。
从时序节奏来看,要运用分类施策这个方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千万工程”蕴含的科学方法。乡村建设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要分类有序编制规划,重点推进有需求、有条件的村编制,形式上可单独编制或多个村庄合并编制或与乡镇级规划联合编制;没有需求、不具备条件的村,可暂不编制,或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要尊重乡村演进规律,充分认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立足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等不同类别村落的基础定位和发展阶段,务实编制规划,避免村子刚建好、人都迁走了的情况。要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充分考虑不同乡村的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因素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确定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要着眼当下,放眼长远,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机动指标预留、规划用途“留白”,以及探索建设用地兼容和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为乡村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增强乡村规划的前瞻性。
从参与主体来看,要明确农民主导这项原则。乡村规划的实施由农民主导,农民的意愿对于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编制实施乡村规划,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意愿,反映农民诉求,解决农民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有效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想办法动员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献计献策,做到“开门编规划”,增强乡村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要讲清楚乡村规划是什么,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乡村规划成果表达方式,制作直观易懂的“村民版”规划图表,让农民对乡村规划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有基本了解,让农民看得懂、记得住、好操作、能监督。要积极培养在地规划人才,建立“一懂两爱”的乡村规划师队伍,探索建立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引导专业人员驻村开展陪伴式的乡村规划服务,推动规划师与村干部、村民群策群力,共同编制和实施好乡村规划,发挥专业优势。
从规划内容来看,要体现多规合一这种特征。乡村规划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涉及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安全各方面。编制乡村规划,要加强与土地政策相融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确保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稳定安全。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明确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保障产业融合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的用地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与镇村布局和用地布局有机衔接,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要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因地制宜明确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措施要求,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及安排,不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科学布局水电路气房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底线,严守节约集约用地底线,引导村民科学选址建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地区安全韧性。总之,要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系统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内容,全域全要素统筹安排村域各类空间和设施布局,切实做到先规划好再建设。
(作者宋晓龙单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农单位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