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助力东西部协作成效落地生根
时间:2024-12-31 10:30:56 作者:胡彩娟 来源:农民日报
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谋求西部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对于西部地区农村而言,东部的协作帮扶是外力,西部的承接转化是内力,西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靠的是把外力转化为内力,核心在于激发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是助力东西部协作成效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对山东省与重庆市、浙江省与四川省、广东省与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对协作关系的实地调研中,走村入户、进园区访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座谈交流,发现村民参与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重点所在,投身经济建设是村民参与的主要途径。相较于传统劳务输出、消费帮扶等偏单向的协作形式,产业协作更能吸引东部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调配,激发西部资源的市场潜力,实现双向互动与持续发展,形成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据统计,2023年,东部8个省市与西部10个省区市共建产业园区775个,新增引导3049家企业投资1684.8亿元,采购、帮助销售西部地区农产品1104.8亿元,为村民参与产业协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培育“头部”领军人才,乡村产业领军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鼓励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引导村民“劝子归乡”,用好退伍军人、能工巧匠等各类人才,定期开展读书会、创业路演、导师大讲堂等活动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比如中益乡已带动50名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100余名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从实质上促进了乡村产业的提质增效。壮大“腰部”中坚力量,普通村民群众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贵州省惠水县打造以好花红镇弄苑村为核心的1.2万亩佛手瓜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超5.2万亩,年产值约2.4亿元,实现了参与群众从1个村50户到41个村1.43万户的跃升。带动“尾部”特殊群体,残障等特殊群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不能掉队。四川省广元市引进来自浙江省的专业运营经纪人,将曾经的54个“就业帮扶车间”提升为“帮帮驿站”,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帮帮洗车行”“帮帮店”等,发展带动一批低收入群体成为摊主店主,切实帮助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已培育各类摊位店面300余个,带动就业人数超500人,其中残疾人200余人。
在当前农村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村民对有效治理的需要也进一步凸显,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乡村治理新态势不断涌现。一是营造村民参与治理的制度氛围,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到《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正在不断健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氛围日渐浓厚。调研中发现重庆、四川、贵州、广西等多地均对村规民约修改完善,进一步优化村民参与的制度支撑体系建设。二是引入村民参与治理的先进经验。如山东省和重庆市的人才协作模式,在互派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创新性推出重庆市的村支书到山东省挂职取经活动,已累计选派14个区县的66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结对地市综合实力较强的村(社区)实岗锻炼,把吸引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带回重庆,为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探索村民参与治理的可行路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依托粤桂协作打造的“龙布日出”文旅项目收入和结对企业腾讯公司的帮扶资金,创新引入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任务赋值量化,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文化振兴是东西部协作的品质体现,塑造乡村印记是村民参与的更高目标。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也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主要区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新时期东西部协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国家到地方,从东部到西部,正在努力探索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之路。首先是守护乡村文化印记,从“拯救老屋行动”被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到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守护乡村文化印记行动已悄然展开,村民参与度不断提高。贵州省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在原有村落民居大量老化的现实背景下,发动村民群众参与,集合全村力量建造了一座王子塘大院,成为村庄的地标性建筑和全村乡愁记忆的综合载体。其次是传承乡村文化艺术,乡村文化艺术亟须在传承中延续与创新。四川省乐山市深入挖掘与协作地浙江省绍兴市的历史文化,讲好小凉山故事,推出“越嘉有味”公共品牌吉祥物“越越”(绍兴小师爷)、“嘉嘉”(彝乡阿妞),用历史文化和动漫故事为艺术产品赋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艺术。最后是活化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目的是服务于活化和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借力“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深度考察各村民族特色及独特文化资源,在首批19个试点县中优选出21个农文旅资源底蕴丰厚、发展意愿强烈的村庄,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以市场化为基本路径,推进乡村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实现了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