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崔家庙镇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5-01-09 09:24:50 作者:安猛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24年以来,阜城县崔家庙镇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12345”乡村振兴思路,念好“富、培、乐、美、强”五字诀,实施“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大产业、四大基础设施、五项民生”,不断焕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念好“富”字诀,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一是明确大事、要事、群众关心的事,都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一月一议”,群众出题、党支部答题、党员做题,鼓励各村党支部广泛开展组织活动,动员“四有”人士回乡投资兴业。目前,已引导在外能人回乡投资500余万元,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0余家。二是坚持党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做到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党员、有组织、有引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打造提升了3个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村扶贫,将村内闲置的宅基地连片打造成“乡村作坊”,已打造“乡村作坊”5处。三是以“党建+”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格局,创新推进“点线建精、整片建强”“以强带弱、合和共建”“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三种模式。目前,已经建成砖码线、大曹路等示范线3条,红高粱、冬桃等特色种养基地覆盖基层组织近56个。
念好“培”字诀,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发挥党管人才优势,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一是分级分批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全员轮训,定期对村干部履职能力进行动态评估,注重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吸纳为村后备干部,已吸纳果蔬种植能手24名、党员致富能人18名。二是聚焦产业“种不好、收不丰”的问题,重点把“土专家”“田秀才”培养好,已组织开展高粱、冬桃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8期。围绕“种、养、管”问题剖析解惑,已培训产业发展大户900余人次。三是开展“人才回归创新创业之星”活动,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形成示范效应。目前,已培育张家桥村张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
念好“乐”字诀,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文化振兴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建设。建好用好图书室、文化宣传栏、小广播、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等,强化农村文化阵地。二是扎实开展“孝风良俗进万家”活动,评选“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涵养文明乡风。去年以来,已开展“身边好人”“新乡贤”等评选活动30场次,评选“最美家庭”40户,“好儿媳”35人,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大力弘扬崔庙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注重“剪纸”非遗传承和展示。去年以来,陈集剪纸创意比赛举办多次,50余名剪纸高手踊跃报名,已开展两次剪纸技能大赛,6名剪纸新秀脱颖而出。同时,持续办好东篱诗社等文化社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念好“美”字诀,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一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共清理各类垃圾杂物12000多立方米,清理面积近10万平方米,清理坑塘杂物、漂浮物80多立方米,清理破旧标语41条,规范公益广告4幅,整治非法标语广告1650个。安装路灯800余盏,改造坑塘22个,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对秸秆禁烧宣传、火情处置、罚款追缴、火点责任划分均做出了明确要求。对着火隐患点位进行排查,共排查出1400余亩,采取“人工+机械”的清理方式对秸秆垃圾杂草等进行集中清理,共出动710人次,机械60余台次。三是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强化农村散煤监督检查,严防散煤复燃。加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力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证砂石料、土堆等苫盖到位,防止扬尘污染。“散乱污”企业没有新增或“死灰复燃”现象。
念好“强”字诀,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乡村振兴就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履职能力,已开展重项工作观摩拉练4次。二是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不定期组织轮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该镇已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3次,2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现场述职发言。三是落实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本着“我是党员,奉献有我”的理念,组建法治宣传、应急救援等11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去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43次,服务群众5600余人。
崔家庙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让乡村振兴的奋斗“底色”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