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大棚里描绘新年好“丰”景
时间:2025-01-09 09:35:28 作者:杜俊颖 来源:衡水新闻网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冀州区徐家庄乡的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只见一座座果蔬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新年好“丰”景。
“这些刚采摘下来的草莓,当天下午运往北京新发地市场,晚上就能让北京市民品尝到它们的新鲜香甜!”园区负责人张东生指着一箱箱“整装待发”的草莓笑着说。张东生介绍,他们种植的草莓品种是“红颜九九”,个头儿大,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很受市场欢迎!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最优质的草莓,园区通过科学种植和精心管护,从施肥到灌溉,从温度到湿度,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此外,还采用了高架立体无土栽培技术,让原本平地种植的草莓生长在“空中”,不仅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产量,而且便于采摘。
不同于刚刚上市的草莓,园区的基质蓝莓恒温大棚里,数万棵蓝莓迎来盛花期,朵朵白花竞相绽放,工人们正加紧给蓝莓拉枝、疏花等。“再有不到20天,这些蓝莓也能上市了!”张东生眼里满是憧憬。他说,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具有低糖、低脂肪和强抗氧化等特点。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园区的蓝莓全部采用无土基质栽培,将蓝莓苗栽在基质盆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滴灌无土栽培、优质农业智慧设备、现代科学管理技术,让蓝莓在智能化控温、滴灌等设备呵护下生长。
“现阶段,蓝莓进入开花、授粉、结果期,1月下旬便可以产果采摘,春节前后进入旺果期。”张东生介绍,园区的基质蓝莓上市时间错开了露天蓝莓上市时间,产品在市场上比较走俏,每公斤可卖到180元。由于冀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产出的蓝莓果型大、硬度好、耐储运,糖度、花青素等核心指标优于国内国际同类产品,深受高端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眼下,园区的茄子正处于盛产期。记者随意走进一座茄子大棚,只见紫莹莹的茄子掩映在鲜嫩的绿叶之中,窈窕细长,煞是可爱。大棚管理员祝雪松一边查看棚内温度和湿度情况,一边观察茄秧的长势。“现在正是大棚茄子上市的时候,这些茄子全部直送北京市场。”祝雪松自豪地说,由于园区精心管护,严格把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茄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鲜嫩,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备受欢迎,供不应求。
目前,该园区有草莓大棚47个、蓝莓大棚47个、茄子大棚21个。草莓刚刚进入采摘期,日产量在200斤左右,春节前后将达到盛产期,预计日产量能达400多斤。茄子正处于盛产期,日产量近5000斤。47个蓝莓大棚预计总产量能达150吨。这些果蔬产品,将持续供应本地以及北京新发地市场。
果蔬种植不仅丰富了北京市民的“果盘子”,还拓宽了冀州农民的增收渠道,鼓足了他们的“钱袋子”,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致富果”。在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每天都有五六十名管护和采摘的工人在棚内忙碌,他们一天的收入在90元至100元。春节期间,随着果蔬需求量增加以及蓝莓大量上市,园区还将招募更多工人,预计增加二三十人。
近年来,冀州区把“果蔬进京”战略作为现代农业破题突围的“金钥匙”,“牵手”北京新发地,与16个北京新发地“蔬菜大王”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西王镇、徐庄乡、周村镇、北漳淮乡等乡镇建设了一批特菜基地。目前,合作种植各类果蔬已达3万余亩,打通了西葫芦、生菜、草莓、鲜品辣椒等多条优质农产品直供渠道,带动全区果蔬种植面积达5.16万亩。与此同时,冀州区坚持“种植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管理组织化、营销品牌化、服务融合化”思路,强化市场对接与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支撑,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精品果蔬品牌,铺就特色产业致富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升级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