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区门家庄乡村规民约接地气 移风易俗树新风
时间:2025-02-27 09:32:30 作者:记者:韩敏 来源:衡水新闻网
“以前村里办白事,仅宴请吃饭一项就要花费6000元,村民负担太重。现在大家都严格按规定执行,有效避免了大操大办,村民都交口称赞。”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出“我参与、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群策群力,共商村规民约。该乡17个村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保村规民约“易记、易懂、易行”;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逐条审定村规民约,确保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张榜公示,报乡政府备案。这充分体现出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各村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确保内容接地气、见实效。该乡西韩家庄村推行“白事简办三则”,即“一律不放哀乐、一律不许土葬、一律不披麻戴孝”,倡导文明节俭治丧、生态绿色殡葬,破除丧葬陋习,形成厚养薄葬文明风尚;魏家庄村、王海庄村则结合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因素,添加了交通安全条款,确保村民出行安全;丁家庄村、堤北桥村更是将重点保护烈士亭、碑林等标志性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写入村规民约……各村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妥善解决了村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村规民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村规民约有效落地。
遵规守约,形成舆论导向。组织村民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强化村民的自我约束意识,并通过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多渠道宣传,确保村规民约家喻户晓;村规民约的施行由村“两委”成员、村监会主任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共同监督,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村民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纠正,形成遵规守约的舆论导向;该乡堤北桥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还通过创办京剧社、撰写“堤北桥赋”、绘制文化墙绘等方式,展示历史名人和典故,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从而形成良好的村风和家风。
志愿服务,树立文明新风。该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例如,堤北桥村以“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形式,积极动员“五老”人员、热心村民,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志愿队伍,结合群众需求,创新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明活动的内涵,使“讲文明、知礼节、懂谦让”等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