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早春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5-03-10 09:39:39 作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孟祥海、党红凯、乔文臣、李科江 来源:衡水新闻网
去年秋播以来,我市气温总体偏高,11月以来降水偏少,气象干旱十分明显,土壤干旱有进一步加重趋势。今年“立春”后2月7日至9日降温剧烈,极端最低气温-16.3℃至-10.8℃,小麦叶片局部受冻,返青比预期延迟。当前我市冬小麦自南向北开始陆续进入返青期,小麦春季管理迫在眉睫,各地应尽早强化肥水管理。如何浇好春季第一水、追好返青拔节肥?将对我市小麦强根壮孽、构建合理的群体,确保夏粮丰产丰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近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及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省旱碱麦体系衡麦系列综合试验推广站的有关专家,经过生产调研,结合我市主体麦田墒情、苗情发展状况及今后气候分析和预测,提出今春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根据墒情苗情确定灌溉措施建议
墒情适宜麦田、旺长麦田及时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失墒严重地块,日均温稳定3℃以上后,及时浇小水补墒,补水量20-30立方米/亩。三类麦田返青期要在日均气温稳定在5℃—6℃以上时及时春灌,随水追施尿素8—10公斤/亩,待地干时及时划锄;拔节期后结合降水或灌溉追施尿素5—6公斤/亩、氯化钾3公斤/亩。一、二类麦田推迟至起身期、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开始灌溉,随水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墒情不足导致干旱或出现冻害的麦田在返青期及时春灌,结合灌水施用尿素10—15公斤/亩。节灌措施:小畦灌溉每次灌水50—60立方米/亩。窄畦畦长小于70米的田块,可采用大流量浇“跑马水”;畦长大于70米的地块,可采用间歇波涌灌溉,每次灌水量增加到70立方米/亩。软管浇灌每次灌水量40—50立方米/亩。有喷灌条件的喷灌每次灌水量25—40立方米/亩。微灌每次灌水量25—30立方米/亩。
(二)根据苗情确定追肥量建议
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60万,叶色淡、长势差的三类麦田,春季追肥可结合灌水或降水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第2次在拔节初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60万—80万,群体适宜的二类麦田,春季追肥可结合灌水或降水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第2次在拔节初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80—110万,群体适宜的壮苗麦田,视土壤墒情在拔节初期到中期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110万,旺长趋势明显的麦田,在返青期进行中耕镇压和化控,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推迟灌水追肥时间,拔节中期到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控制旺长,预防后期倒伏。
(三)病虫草害防治建议
针对病虫草害基数较大的麦田,加强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春季化学防治工作。重点对麦田杂草、茎基腐病、纹枯病、锈病、麦蚜虫、麦蜘蛛等主要病虫草害的调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和装备优势,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一是杂草基数达到防治指标地块,宜早不宜晚,抓住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这一关键时期,做好杂草化学防治,对阔叶杂草,可选用使它隆、苯磺隆、二甲四氯等药剂按说明喷施,对看麦娘、雀麦等禾本科杂草,可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炔草酸等药剂按说明喷施,节节麦发生较重地块以单独除治为重点,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二是受冻及黄弱苗麦田,易遭受红蜘蛛危害,应在小麦返青后重点加强红蜘蛛、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的综合防治,中后期强化“一喷三防”技术措施落实。
(四)倒春寒预防及补救措施建议
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春季干旱”“倒春寒”气象灾害,尽早做好预防和补救措施。如遇“倒春寒”,在低温来临前及时开展“田面无积水”小水灌溉,调节麦田小气候,平抑地温,预防早春冻害。对于冬季冻害发生偏重地块,根据苗情、墒情于小麦返青后尽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苗情转好。开春后遇到低温冻害茎蘖受害的麦田,在低温结束后视冻害发生程度及早追肥,每亩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0公斤或磷酸二铵6—8公斤,或叶面喷施1%—2%的尿素溶液50—70公斤,采取中耕锄划、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追施适量尿素(一般5公斤/亩左右)等措施,开展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