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处处景色新
时间:2025-03-19 10:04:34 作者:张月亭 来源:衡水新闻网
和美乡村,美在好生态、好风景,亦美在岁稔年丰、业强民富的好光景。
日前,踏访省级和美乡村——故城县郑口镇五户村,只见白墙彩绘街头小景美不胜收,露营地小酒馆创客中心潮味十足,最引人注目的是村边鱼塘上整齐列队的光伏板,塘美鱼肥、渔光互补,勾勒出一幅五户村独有的和美乡村画卷。
五户村起源于明代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户村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经济联合社,先后创办了油棉厂、面粉厂、纺纱厂等村办企业。上世纪90年代便以出色的工农业总产值荣获“文明村”“小康村”称号,为如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火一阵’,而要‘抓长远、见长效’。”五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恩东介绍,近年来,该村利用毗邻县城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类乡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绘就“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集体强、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在全县打造了“激发资源要素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
“以前这里是一片废弃地,现在变成了小菜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吃上自家种的蔬菜。”村边小菜园里,村民秘运河正在自家认领的地块里忙碌。
去年以来,故城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清私搭乱建、清危旧房屋、清残垣断壁、在原址上改造提升,“三清一改”专项行动。五户村在“三清”基础上,利用拆除后残垣断壁打造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小三园”12处,村集体免费提供苗木、种子,鼓励群众“认种一块地”,开辟小菜园,塑造出一派“菜花香杂豆花香”的田园风光。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以奖代补”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砖铺、石铺、水泥铺,平铺、竖铺、花式铺”“六铺法”,党员领在前,群众跟着干,利用4个月完成了全村巷道硬化,村民的生活更加舒适。
创客中心、树屋咖啡馆、故事酒馆……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工厂、大棚等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消费集中区,是五户村的又一创举。村内利用闲置农房改造的“创客广场”和“创客中心”,吸引了众多“农创客”和“新农人”入驻。这里不仅是农产品展销和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更是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从农夫市集到艺术展览,从文创产品到特色小吃,“烟火气”与“文艺范”在这里和谐交融,奏响了五户村“慢生活”的全新乐章。
沿着村道漫步,一处亲水空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里是五户村利用坑塘资源打造的“水云间”。在坑塘治理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掘坑塘资源多元价值,对坑塘周边进行绿化、美化,精心建设景观节点,增设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打造群众休闲娱乐聚集地。
“水云间”不仅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五户村资源盘活的生动体现。村集体利用坑塘资源,投资建设了“富满塘”鲟鱼养殖项目。5000平方米的智能养殖基地,集“产、学、研、游、销”于一体,预计年产鲟鱼11.4万公斤,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49万元。更令人称奇的是,鱼塘上方架设了光伏板阵列,形成了“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立体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五户村道路两侧的外墙上,喷涂着不少卡通番茄形象的彩绘。这也是五户村美好未来蓝图中的特殊一景。
这几天,五户村村干部秘相达常去正在施工的“未来农场”。这里准备种植太空番茄并发展深加工。农场占地70多亩,采用现代化种植与加工方式,预计年总产量200万公斤,年总收益900多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年均增收50万元。
鲟鱼养殖红红火火,番茄种植未来可期,村民日子也蒸蒸日上。在这里,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