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话

  • 农资打假

    0318-12316

  • 无公害检测

    0318-2681162

  • 林业执法队

    0318-2662211

  • 农产品质量安全

    0318-12316

  • 林果检疫

    0318-2025216

  • 农业技术推广站

    0318-2360602

  • 土壤肥料工作站:

    0318-2360309

  •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0318-2360280

  • 农经管理总站:

    0318-2686663

  •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318-2123493

  • 动物卫生监督所:

    0318-2127356

  • 植物保护检疫站:

    0318-7086389

  • 种子管理站:

    0318-2369397

应急电话

  • 市长公开电话

    12345

  • 生活必备:

  • 哈院急救

    120

  • 衡水二院急救

    0318-2345678

  • 衡水四院急救

    0318-6666120

  • 衡水五院急救

    0318-2345120

  • 华润燃气

    0318-5232223

  • 电力热线

    95598

  • 供水抢修

    0318-8886000

  • 集中供暖

    0318-2101111

  • 公积金服务热线

    12329

  • 社保查询热线

    12333

  • 紧急求助:

  • 报警

    110

  • 公安短信报警

    12110

  • 火警

    119

  • 交警

    122

  • 号码查询、就医挂号

    114

  • 天气预报

    12121

  • 报时台

    12117

  • 移动通讯:

  • 中国移动服务电话

    10086

  • 中国联通服务电话

    10010

  • 中国电信服务电话

    10000

  • 中国铁通服务电话

    10050

  • 金融服务——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95588(400-669-5588)

  • 中国农业银行

    95599(400-669-5599)

  • 中国银行

    95566(400-669-5566)

  • 中国建设银行

    95533(400-820-0588)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95580(400-889-5580)

  • 交通银行

    95559(400-800-9888)

  • 招商银行

    95555(400-820-5555)

  • 光大银行

    95595(400-788-8888)

  • 华夏银行

    95577(400-669-5568)

  • 民生银行

    95568(400-669-5568)

  • 广发银行

    95508(400-830-8003)

  • 金融服务——保险

  • 中国人寿保险

    95519

  • 太平洋保险

    95500

  • 平安保险

    95511

  • 太平人寿保险

    95589

  • 中国人保财险

    95518

  • 网购客服

  • 淘宝网

    0571-88158198

  • 支付宝

    95188

  • 京东商城

    4006065500

  • 1号店

    400-007-1111

  • 当当网

    400-106-6666

  • 亚马逊

    400-810-5666

  • 投诉举报

  • 消费者投诉电话

    12315

  • 质量监督投诉电话

    12365

  • 价格监督举报电话

    12358

  • 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

    12331

  • 生产安全事故举报电话

    010-642994453

  •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监督电话

    12320

  • 环保投诉

    12369

  • 城建服务热线

    12319

  • 国家旅游服务热线

    12301

  • 投诉举报

  • 纳税服务热线

    12366

  • 工信部申诉

    12300

  • 海关总署走私举报电话

    010-65222882

  • 海关总署廉政举报电话

    010-65124083

  • 海关热线

    12360

  • 卫计委卫生热线

    12320

  •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电话

    12333

  • 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

    12305

  • 文化市场举报电话

    12318

  • 维权举报

  • 职工维权热线

    12351

  • 妇女服务维权

    12351

  • 青少年维权电话

    12355

  •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

    12321

  • 中央纪委监察部

    12388

  • 最高检察院举报电话

    12309

  • 公安机关和民警违纪违法举报

    12389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12390

  • 交通出行

  • 高速公路报警电话

    12122

  • 全国铁路客服电话

    12306

  • 中国航空

    95583

  • 南方航空

    95539

  • 东方航空

    95530

  • 春秋航空

    95524

  • 深圳航空

    95080

  • 海南航空

    95339

  • 厦门航空

    95557

  • 山东航空

    400-609-6777

  • 四川航空

    400-830-0999

  • 旅行网站预订

  • 携程网

    400-820-6666

  • 艺龙网

    400-616-1616

  • 同程网

    400-777-7777

  • 芒果网

    400-664-0066

  • 途牛网

    400-799-9999

  • 去哪儿网

    10101234

  • 快递服务

  • 申通快递

    95543

  • EMS特快专递

    11183

  • 顺丰快递

    95338

  • 中通快递

    95311

  • 韵达快递

    95546

  • 圆通快递

    95554

  • 天天快递

    400-188-8888

  • 百世汇通

    400-956-5656

  • 速尔快递

    400-158-9888

农事指导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农事指导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4年粮食作物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时间:2025-03-24 09:40:17   作者: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2024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各级植物保护机构、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组织全国230个抗药性监测点开展粮食作物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评估。监测点分布在北京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0个县(市、区),监测有害生物17种、其中一类农作物病虫害8种,监测农药44种。监测评估结果如下。 

  一、水稻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一)褐飞虱 

  监测点分布在上海等11省(自治区、直辖市)25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9个。 

  1.监测结果 

  监测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均表现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000倍、>460倍、>500倍、>180倍),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药后3—7天的防效低于80%;对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5—356倍),除安徽池州、江西上高、福建永安、浙江龙游、广东佛山种群外,其余种群均为高水平抗性;对新烟碱类药剂烯啶虫胺、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均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1—43倍、6.7—51倍);对砜亚胺类药剂氟啶虫胺腈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1—39倍);对介离子类药剂三氟苯嘧啶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0.5—7.3倍)。与2023年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氟啶虫胺腈、毒死蜱的抗性倍数上升。 

  2.对策建议 

  防治褐飞虱时,在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且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鉴于当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仍处于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继续暂停使用此类药剂;严格限制呋虫胺使用次数,建议每季水稻使用不超过1次;不建议单独使用吡蚜酮单剂,应与烯啶虫胺等速效性药剂混配使用;应交替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等药剂。 

  (二)白背飞虱 

  监测点分布在江苏等8省(自治区)12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8个。 

  1.监测结果 

  监测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210倍),其中湖北荆州、安徽庐江、江西南昌、广东恩平种群均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9—136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均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4—62倍、2.3—22倍、1.8—19倍);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3—19倍);对砜亚胺类药剂氟啶虫胺腈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9—9.1倍);对新烟碱类药剂烯啶虫胺表现为敏感。与2023年相比,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上升。 

  2.对策建议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因此各水稻生产区应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严格限制吡虫啉、噻虫嗪的使用次数,建议每季水稻每种药剂使用不超过1次;轮换使用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氟苯嘧啶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三)稻纵卷叶螟 

  监测点分布在江苏等8省(自治区)14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6个。 

  1.监测结果 

  监测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8—186倍),其中江苏大丰、宜兴,浙江诸暨,江西峡江,广东雷州、恩平,广西合浦种群均为高水平抗性,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已低于80%;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2—37倍、11—51倍);对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5—17倍);对茚虫威、多杀霉素表现为敏感。与2023年相比,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上升。 

  2.对策建议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在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且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如茚虫威、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严格控制氯虫苯甲酰胺的使用范围(建议在华南稻区暂停使用)。 

  (四)二化螟 

  监测点分布在浙江等9省25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6个。 

  1.监测结果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辽宁省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均表现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60—1698倍),江苏、四川省种群则表现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6—6.0倍);江西环鄱阳湖地区及浙江省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360倍),而江苏、四川、湖北、安徽、辽宁省种群则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7.1倍);浙江、江西、湖南省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3—85倍),对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3—29倍);浙江、安徽、广东省种群对三唑磷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8.3—24倍);湖南、江西省种群对茚虫威表现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1—5.7倍)。与2023年相比,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水平抗性区域进一步扩展,由浙江、江西、湖南等双季稻区逐步扩展至广东等华南稻区。  

  2.对策建议 

  防治二化螟时,应采取“分区治理、轮换用药”的策略,在高抗地区应暂停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在中抗及以下地区应限制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每种药剂使用不超过1次,并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药剂。此外,在采取低茬收割、深水灭蛹、性诱控杀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应因地制宜推广带药移栽等早期防控技术,以减轻后期防控压力、减少农药用量。 

  (五)稻瘟病 

  从吉林等3省3县(市、区)采集的水稻病样上分离纯化,共获得87株稻瘟病菌菌株,监测农药品种2个。 

  1.监测结果 

  98.9%的监测菌株对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仅有1株来自湖北孝感的菌株对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均表现出抗性。与2023年相比,抗性产生情况无显著变化。 

  2.对策建议 

  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均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作用位点单一,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导致抗性产生风险较高。目前稻瘟病菌已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产生零星的抗性,各地区在防治时应与稻瘟灵、三环唑、咪鲜胺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六)水稻恶苗病 

  从辽宁等5省7县(市、区)采集的水稻病样上分离纯化,共获得380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监测农药品种3个。 

  1.监测结果 

  浙江、黑龙江、安徽省监测菌株对氰烯菌酯的抗性较重,其中中等至高水平抗性菌株占比50.0%—75.3%;辽宁、湖北抗性水平相对较低,中等水平抗性菌株占比分别为23.5%、15.4%。辽宁省监测菌株对嘧菌酯的抗性较重,抗性菌株占比61.8%,其中高抗菌株占比38.2%;浙江、黑龙江、安徽、湖北抗性水平相对较低,抗性菌株占比8.4%—27.4%。湖北、黑龙江、辽宁省监测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较重,抗性菌株占比41.2%—65.4%。 

  2.对策建议 

  水稻恶苗病的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浙江、黑龙江、辽宁、湖北等省份的高抗地区,应严格限制使用氰烯菌酯、嘧菌酯、咯菌腈等药剂,每季水稻每种药剂使用不超过1次,轮换使用氟唑菌酰羟胺或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 

  (七)稻田杂草 

  1.稗草监测结果 

  从黑龙江等9省25县(市、区)的稻田中,采集稗草种群170个,监测农药品种4个。 

  监测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其中江西、湖南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占比均超过65%,辽宁、湖北省的中等以上抗性种群占比均超过60%;对二氯喹啉酸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其中江西、黑龙江、湖南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占比均超过60%,江苏省的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占比超过35%;对氰氟草酯以中等水平抗性为主,但江西、辽宁、湖南省的中、高抗种群占比之和分别为83%、71%、68%;对噁唑酰草胺以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为主,但辽宁、湖南省的中、高抗种群占比之和分别为77%、68%。与2023年相比,稗草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上升。 

  2.千金子监测结果 

  从江苏等5省17县(市、区)的稻田中,采集千金子种群122个,监测农药品种1个。 

  监测种群对氰氟草酯以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为主,但浙江、湖南省抗性水平较高,中、高抗种群占比之和分别为84%、67%。与2023年相比,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3.对策建议 

  当前稻田杂草抗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直播稻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发生频率较高,辽宁、江西等省的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增长较快,各地应轮换使用氟砜草胺、氯氟吡啶酯、吡唑喹草酯、三唑磺草酮、敌稗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浙江、湖南等省的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抗性增长较快,应轮换使用吡唑喹草酯、三唑磺草酮、氯氟吡啶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应采取“治早治小、封杀结合”的策略,需更加注重使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噁嗪草酮、噁草酮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使用莎稗灵、禾草丹等药剂进行苗后早期用药,以压低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后期茎叶防控压力。 

  二、小麦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一)麦蚜 

  1.麦长管蚜监测结果 

  监测点分布在江苏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21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5个。 

  监测种群对氟啶虫胺腈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1—128倍),其中河南洛阳、湖北襄阳、四川成都、陕西兴平种群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均>105倍);对抗蚜威表现为敏感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1667倍),不同地区种群间的差异较大,其中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四川、陕西、青海种群均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667倍);对吡虫啉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7倍);对啶虫脒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9—18倍);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1—98倍),除云南昆明种群为敏感外,其余种群均有抗性。与2023年相比,麦长管蚜对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上升。 

  2.禾谷缢管蚜监测结果 

  监测点分布在江苏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17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5个。 

  监测种群对氟啶虫胺腈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181倍),其中湖北襄阳、山西运城种群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均>156倍);对吡虫啉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5—840倍),其中湖北襄阳、河北邢台、河南固始、山西运城、河北涿州、青海海北、安徽合肥和淮南、内蒙古呼和浩特种群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均>167倍);对高效氯氰菊酯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抗性倍数10—125倍),其中浙江杭州种群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5倍);对抗蚜威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6.6倍);对啶虫脒表现为敏感。与2023年相比,禾谷缢管蚜对氟啶虫胺腈、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上升。 

  3.对策建议 

  对于已产生中、高水平抗性的地区,小麦拌种时应严格限制使用吡虫啉,轮换使用噻虫胺、辛硫磷等药剂;茎叶喷雾防治麦蚜时,应采取“分区施药、轮换用药”的策略,轮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氟啶虫酰胺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二)小麦赤霉病 

  从江苏等9省84县(市、区)采集了稻桩、玉米秆和小麦病穗,分离得到小麦赤霉病菌菌株8100余株,监测农药品种5个。 

  1.监测结果 

  监测菌株中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占比7.1%,且抗性菌株以高水平抗性为主(占比76%),其中江苏、安徽、河南省的抗性菌株占比分别为10%、5.4%、2.6%,而湖北、陕西、山西省未监测到抗性菌株;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菌株占比2.2%,其中低、中等水平抗性菌株占比分别为65%、35%,河南、安徽、江苏省的抗性菌株占比分别为5.8%、1.8%、1.5%,且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单剂的防效已低于75%;对咯菌腈产生抗性的菌株占比0.5%,但室内监测表明,这些抗性菌株对渗透胁迫表现敏感且致病力下降,田间适合度较低,产生抗性的风险不高;对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均表现为敏感。 

  2.对策建议 

  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普遍产生抗药性,各地应继续暂停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鉴于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已产生抗性,各地要避免单独使用戊唑醇单剂,使用时应与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麦田杂草 

  1.多花黑麦草监测结果 

  从安徽等5省15县(市、区)的麦田中,采集多花黑麦草种群59个,监测农药品种2个。 

  监测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其中河南省内的高抗种群占比25.0%、抗性指数12—37倍;对唑啉草酯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其中河南省内的高抗种群占比超过36.0%。与2023年相比,多花黑麦草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变化不大。 

  2.节节麦监测结果 

  从河北等7省19县(市、区)的麦田中,采集节节麦种群74个,监测农药品种1个。 

  监测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以敏感状态为主,但监测发现山西洪洞种群已达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11—12倍)。与2023年相比,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3.雀麦监测结果 

  从河北等8省15县(市、区)的麦田中,采集雀麦种群55个,监测农药品种1个。 

  监测种群对啶磺草胺以敏感为主,但监测发现山西洪洞种群已达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33—71倍)。与2023年相比,雀麦对啶磺草胺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4.菵草监测结果 

  从江苏等5省16县(市、区)的麦田中,采集菵草种群84个,监测农药品种2个。 

  监测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以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为主,但监测发现安徽凤台、浙江长兴、江苏邗江的部分种群已达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12—24倍);对唑啉草酯则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高抗种群占比39.3%,其中江苏宜兴、浙江诸暨的部分种群抗性指数超过18倍。与2023年相比,菵草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5.对策建议 

  鉴于部分麦区多花黑麦草对甲基二磺隆和唑啉草酯、菵草对唑啉草酯的抗性指数较高,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雀麦对啶磺草胺抗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建议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应暂停使用甲基二磺隆单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在中低水平抗性地区,应在综合防控的基础上,混配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减轻单一药剂选择压力,延缓抗药性发展。麦田杂草防控应采取“治早治小、封杀结合、冬前化除”的策略,注重使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减轻春季茎叶处理防控压力。 

  三、玉米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一)草地贪夜蛾 

  监测点分布在河北等16省(自治区、直辖市)30县(市、区),监测农药品种5个。 

  1.监测结果 

  监测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0.2—54倍),其中湖北武汉、荆州、仙桃,广东湛江,广西河池,云南红河种群均为中等水平抗性;对虱螨脲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6—13倍);对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四氯虫酰胺均表现为敏感。与2023年相比,草地贪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上升。 

  2.对策建议 

  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在发生初期和低密度发生区,要优先使用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控,压低虫口发生密度;在发生高峰期和高密度发生区,应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每季玉米每种药剂使用不超过1次。此外,针对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应使用不同的防治药剂。 

  (二)玉米田杂草 

  1.马唐监测结果 

  从河北等7省19县(市、区)的玉米田中,采集马唐种群116个,监测农药品种2个。 

  监测种群对烟嘧磺隆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占比为50%,其中河南项城、陕西淳化的部分种群表现为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16倍);对苯唑草酮以中等水平抗性为主,占比为56%,但陕西淳化的部分种群已达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49倍)。与2023年相比,马唐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指数基本稳定。 

  2.鸭跖草监测结果 

  从河北等6省7县(市、区)的玉米田中,采集鸭跖草种群46个,监测农药品种3个。 

  监测种群对噻吩磺隆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占比为63%,其中四川、黑龙江、陕西省的抗性种群占比均超过65%,四川宣汉部分种群的抗性指数超过30倍;对莠去津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占比为76%,其中黑龙江北林、陕西镇巴、四川宣汉的部分种群抗性指数超过20倍;对硝磺草酮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占比为70%,其中吉林敦化、四川宣汉的抗性种群占比均超过85%。与2023年相比,鸭跖草对以上药剂的抗性指数上升。 

  3.对策建议 

  玉米田杂草防控,要坚持治早治小、封杀结合,采取“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的防治策略,并根据区域特点和种植模式,科学选用除草剂品种和施用方式。在四川、陕西和黑龙江等抗性较高的地区,应轮换使用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烟嘧磺隆等药剂防除马唐,轮换使用氯氟吡氧乙酸、辛酰溴苯腈等药剂防除鸭跖草,以减轻单一除草剂的选择压力。 

  四、马铃薯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结果 

  从湖北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19县(市、区)采集了马铃薯病样,分离得到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140株,监测农药品种4个。 

  监测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各省的高抗菌株频率均超过80%,其中河北、内蒙古、湖北、四川、广西的高抗频率达100%;对烯酰吗啉、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均以敏感为主。 

  (二)对策建议 

  各马铃薯主产区应暂停使用甲霜灵及其复配制剂,交替轮换使用烯酰吗啉、氰霜唑、氟啶胺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延缓抗药性发展。 

版权所有: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318-2681807 技术支持:衡水创新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11016521号-12
地址: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南大街262号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