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奔富路 和美乡村展新颜
时间:2025-03-25 09:49:22 作者:王铮 来源:衡水新闻网
春回大地,绿意萌动。
枣强县王均乡大师友村,街道宽阔笔直,庭院干净整洁,葡萄大棚里管护正忙,茴香大棚里绿意盎然,养殖场里活力满满……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秉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的原则,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创建美丽庭院示范街,夯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全力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在村民王新巧家中,宽敞整洁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院里每一寸空间都被精心打理过,地面做了简单硬化,没有一丝杂物。几盆绿植整齐地摆放在院落一角,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也要让自家庭院美起来。环境舒心,日子才过得开心。”王新巧一边整理院子,一边笑着说。王新巧家在2023年被枣强县妇联评为“最美庭院”,像这样的庭院,在大师友村并不少见。李英波、李秀知、李奎英等十余户人家,以自家庭院为“画布”,用绿植花卉装点,将果蔬小园融入生活,串联成一条“推窗见绿、举步闻香”的美丽庭院示范街。
在村里排水管道施工现场,管道已铺设完毕,挖掘机正有序离场,工人们在平整地面。“此次排水管道工程分为三段,总计1100余米,覆盖主干道,解决村里排水难题,同时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施工负责人李洪涛边指挥边说,这是村里改造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排水管道一段已施工完毕,紧接着就是二段、三段,随后进行路面拓宽、胡同铺砖,预计到4月底完成全部工作。
“以前村里一下大雨,雨水都积在胡同里,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出行。”村民李立茂站在施工路段旁感慨道,“现在好了,修上排水管道,以后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近年来,大师友村拆除残垣断壁、平整沟渠、栽植花卉绿篱、完成墙体彩绘、花池围栏安装,并对村内主街铺设面包砖,全面提升村庄“颜值”。此外,村里还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发动闲暇老人参与划段包干,定期清理村主干道和胡同垃圾,并由村集体为其发放工资。两年来,累计清理垃圾30余吨,清扫路面40余公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里美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要鼓起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大师友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切实助农增收。
走进悯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大棚,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映入眼帘,嫩绿的葡萄新叶已爬满枝头,绿叶下,一串串葡萄花绽放,工人们正在进行修剪、拉枝等管护工作。
“春季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期,我们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条,保证通风透光,这样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合作社负责人张建军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每个棚占地2亩,年产量在4500公斤左右,葡萄主要销往北京、江苏等地,每公斤价格可达14—16元。”多年种植实践,张建军已成为当地葡萄种植的“土专家”,不仅鼓了自己的“钱袋子”,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棚里忙的时候我们就过来帮忙,每天能挣70块钱,既不耽误照顾家里,也增加了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武海勉笑着说。
2019年,大师友村流转土地130余亩,成立悯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暖棚4座、春秋棚15座,种植葡萄、甜瓜、草莓等经济作物。在棚间空地上,种植了50亩金银花,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增加经济效益。2022年成立万福农业种植合作社,建设15座春秋棚,种植茴香、豆角、西红柿,形成四季轮作的产业格局。“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里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师友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泉说。
2018年引进的韵发养殖合作社在村北建成300余亩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200头,现存栏400余头,带动村民李琳琳发展黑头杜柏羊与肉牛混合养殖,年出栏200余头;村民郑茂林创新“鹅蛋+成鹅”双轨销售模式,养殖700余只大三花鹅,年增收5万余元,奏响乡村振兴“牧歌”。
如今的大师友村,街道上簇拥着绿树繁花,葡萄藤蔓缠绕着致富希望,茴香田荡漾着生态芬芳……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还打算发展采摘观光、农事体验,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带着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甜!”对于村里接下来的发展,李建泉信心满满。